无论是在商场、高铁站,还是城市街头,总能看见永和大王的身影,这个品牌早已深入人心。然而,你是否真正了解其创始人那段鲜为人知的创业历程?他出生在一个厨师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对餐饮充满兴趣;但当他提出要继承父业时,却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尽管如此,他仍坚持梦想,从一间小小的冰淇淋摊起步,一步步将事业扩展至全球3000多家门店,甚至击败国际巨头麦当劳,并成功收购了广为人知的“永和大王”。这位书写传奇的创业者,正是陈觉中。
厨师之子创业,以冰淇淋摊开启征程
陈觉中的父亲早年离开福建老家,年仅13岁便远赴菲律宾马尼拉谋生。和许多餐饮从业者一样,他最初在餐馆做杂工,后来凭借手艺成长为一名厨师。
陈觉中十岁时,父亲开始自主创业,开了一家主营沙茶炒面、咕咾肉等中式菜肴的小餐馆。虽然店面简陋,但因父亲厨艺精湛,吸引了不少忠实食客。父亲常告诫子女:“做餐饮,味道是根本。”
受家庭熏陶,陈觉中大学毕业后立志投身餐饮行业,却遭到父亲反对——他认为大学生干餐饮“屈才”且“丢脸”。面对阻力,陈觉中并未退缩,而是与弟弟共同筹措资金,在电影院后方开设了两个冰淇淋摊位,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这一年是1975年。得益于优越的选址和优质的口感,冰淇淋生意异常火爆,很快便还清了借款,也为后续扩张打下了基础。
从顾客建议中捕捉商机,转型快餐连锁
尽管经营冰淇淋摊十分辛劳,陈觉中仍乐于与顾客交流,从中收集反馈以优化产品和服务。
一次,有顾客建议:“只卖冰淇淋太单一,如果能搭配些主食就更好了。”这句话启发了他,随即着手研发汉堡。由于汉堡易于标准化生产,短短两年内,他的门店数量迅速增至5家。
一般人或许会止步于此,但陈觉中志向远大。他专程赴美考察快餐行业,回国后立即将原有门店全面转型为连锁快餐品牌,并命名为“快乐蜂”(Jollibee)。这不仅是菲律宾首个本土专业快餐连锁品牌,也是首家采用英文名称的本地餐饮企业。
为提升品牌知名度,他在上世纪80年代大胆效仿可口可乐的营销策略,将大部分利润投入电视广告。当时本土餐饮品牌极少上电视,此举令“快乐蜂”迅速走红全国。到1981年,门店已扩展至11家。
迎战麦当劳,以本土化策略赢得市场
同样在1981年,麦当劳正式进军菲律宾市场。面对这一全球餐饮巨头,许多同行劝陈觉中放弃竞争,甚至建议他加盟麦当劳。但他选择正面迎战。
他深入研究麦当劳的运营模式,发现对方在管理、服务和清洁方面确实领先。但他没有盲目模仿,而是借鉴其优势,结合本地实际,在“食物、服务、清洁、实惠”四大核心维度上发力。
这一策略正是源于麦当劳著名的QSCV标准——即优质(Quality)、服务(Service)、清洁(Clean)和价值(Value)。如今,这套理念已被众多快餐企业广泛采纳,而陈觉中正是最早将其本土化并成功实践的先行者之一。
关于品牌 · ABOUT >>(点击访问品牌链接)-
-
- 【永和大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