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衷于刺身、寿司等日式美食的食客们,对糊世刺身这一网红日料品牌想必早已耳熟能详。这家被誉为“O2O互联网餐厅”的代表,如今已在全国布局众多加盟门店。在线上持续发力的同时,线下发展也稳扎稳打,无论门店选址如何,总能吸引大量顾客光顾,人气始终居高不下!
“糊世刺身”为自己代言
糊世刺身的创始人智亮君,曾任职于知名门户网站,经历过北漂生活,还创办过团购平台,是一位典型的互联网背景创业者。然而,这一次他却在传统餐饮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2012年,他从团购行业离职,正式踏上创业之路。凭借在大型团购平台积累的经验,他对南京本地餐饮市场了如指掌;同时,作为一名深度微博用户,他敏锐地意识到:既然微博传播力如此强大,为何不将其与美食推广深度融合?
起初,他尝试打造一个名为“虾掰网”的项目。尽管名字像网站,但其本质更接近一个传媒或网络营销孵化平台。虾掰网帮助不少商家成功塑造品牌形象,却始终未能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最终沦为“为他人作嫁衣”。于是,智亮君果断决定:不如自己开店!但开什么类型的店呢?
“店铺尚未开业,成败其实早已由定位决定。”智亮君坚信,“多年互联网从业经验让我深知,精准定位是餐饮项目能否成功的基础。”
在筹备阶段,他反复思考市场空白点。他发现,尽管自助餐广受欢迎,但消费者最钟爱的往往是三文鱼等刺身和哈根达斯冰淇淋。这类产品不仅受年轻女性青睐,而且兼具高端感、新鲜度与营养价值,具备长期发展潜力。
结合对一线及二线城市消费数据的分析,他判断日韩料理在国内拥有庞大的年轻消费群体,且具备较强的品牌号召力。基于此,2013年10月,糊世刺身在南京低调开业。
传统餐饮营销难以为继 互联网思维重塑行业格局
开业后,糊世刺身迅速引发热潮,顾客每日排队时间长达1至2小时,单店营业额更是普通日式居酒屋的2到3倍。令人惊讶的是,这家仅20多平方米、设8个座位的小店,既不在黄金地段,又身处餐饮业整体低迷的大环境,为何能逆势突围?
智亮君指出,关键在于三点:一是聚焦细分赛道,专注刺身品类,实现产品高度垂直;二是锁定25至35岁年轻人群为核心客群;三是打破“日料=高价”的固有认知,打造高性价比的日料新标杆。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互联网思维的深度赋能。
他坦言:“传统零售正遭受电商冲击,昔日巨头如索尼、柯达、诺基亚纷纷陷入困境。我们瞄准的,正是那些依赖商场高租金、缺乏流量自主权的传统日料店。”
“我们的模式完全依靠互联网引流,不依赖商场客流,也不依赖优越位置,纯粹靠口碑传播——这在过去从未有过,我们正在探索一种全新的可能。就像外婆家、绿茶一样,我们菜品时尚、环境有格调,但坚持大众化、亲民路线,因此广受消费者欢迎。”
糊世刺身运营着一个微博官方账号和一个微信服务号。微博用于发布日常动态、促销活动及与粉丝互动;微信则采用低频策略,每月仅推送一次,主要用于月度总结,避免打扰用户。
借助成熟的社交媒体运营,通过拍照打卡、转发抽奖等活动,智亮君很快发现:首批顾客几乎全部来自微博和微信,并主动带朋友前来。“一旦有了种子用户,口碑就会在他们的社交圈中自然扩散——毕竟,人们更相信朋友的真实推荐。”
他曾幽默地在微博写道:“开业初期,甚至有人误以为这是纹身店。几年前这里谁开谁亏,如果这次做成了,就证明O2O模式真实可行;若失败了,那互联网或许真只是空谈。”
他总结道:“未来餐饮行业的竞争,本质上将是互联网自媒体运营能力的较量。传统餐饮老板和厨师若无法适应这场变革,许多老字号或将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糊世刺身的创业历程就分享到这里。若您希望了解更多品牌资讯,欢迎持续关注本站。同时,对加盟糊世刺身感兴趣的创业者,也欢迎随时咨询详情!
文章标签: 开寿司店有前景吗 关于品牌 · ABOUT >>(点击访问品牌链接)-
-
- 【糊世刺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