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 蓝字 关注我们,让餐饮更有数
预告
“2023中国餐饮供应链TOP50”评选已正式启动,欢迎自荐或推荐优秀企业。详情请点
西贝又“贵”上了热搜。
近日,有消费者发帖吐槽西贝的“莜面蒸饺”售价离谱,3个饺子要价29元,平均1个近10元。
10月31日,西贝迅速作出回应,承诺“不好吃,不要钱”,并表示明年将拿出3000万元来践行该承诺。对此,网友却不买账。
1
你的好我没看到
西贝被人嫌贵其实早就不是什么新闻,而每次因为这样的事情引起关注后,西贝的回应也都如出一辙,从原材料的品质上乘说到制作工艺精细再到产品受欢迎,紧紧围绕成本展开。 就像这次,西贝是这样回应的:
![]()
如果你对西贝有所了解,近距离接触过其创始人贾国龙,那么你大概会有个基本判断,即这个回应应该是真实可信的,就跟它之前的历次回应一样。
而跟之前一样的还有,西贝的回应并没能换来网友的谅解,反倒是出现了更多的非议。——这自然也是意料之中的,否则同样的情形也就不会反复发生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餐宝典分析师认为,其原因在于商家的说辞跟消费者的认知没能达成一致,存在分歧。而 这种分歧的根本则在于:西贝产品的价值,消费者没感知到。
![]()
以这次上热搜的蒸饺为例,从西贝的回应不难看出,因为用料和工艺推高了成本,从而使得定价也高。但站在消费者的角度,1个饺子差不多要10块钱,这显然大大超出了一般人的认知——什么饺子要这么贵?物价飞涨也不至于涨成这样吧?在这个时候,没有谁会去深究它的用料和工艺。
这还真不能怪消费者不懂欣赏,因为当时即使想深究也无从下手,唯一的途径只能是西贝在事后的回应。但你不能每次都指望事后回应,而且事后回应的效果明显不如事前告知——不是每个人都能听到你的回应的,即使听到了,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再给你一次机会的。
简言之,西贝在产品价值的体现上,不够直接,不够主动。
试想一下,如果在消费者点餐之前,就能让他知道这个蒸饺用的是有机莜面粉、经历了“三生三熟”6道工序、馅里有虾仁、并且是在门店现包的,那么他是不是就不会那么惊讶、不会觉得离谱了呢?热搜是不是也许就不会出现了呢?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西贝其他的产品,比如之前上过热搜的“21元一个的馒头、33元一个的花卷”。
2
定价高有没有道理?
当然,在绝大多数人眼里,10块钱一个饺子、21块钱一个馒头,即便用料优质、工艺复杂,但无论怎样都还是太贵了,就像大家看待5片土豆18元一样。很多人对西贝最深的印象就一个字,贵。而在当下,“物美价廉”才是大家需要的,能做到“极致性价比”的商家才有机会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看上去,双方的分歧是没法弥合了,似乎有一方要被另一方抛弃了。但这其实涉及另一个问题:
商家定那么高的价,有没有道理?
西贝并不讳言自己贵,并有过这样一番解释:“西贝对售价‘小贵’的理解并非基于价格,而是基于价值。西贝更重视一个品牌是否拥有强大的‘要价’能力。如果顾客觉得西贝贵了,西贝的解决方案一定是提质,而非简单粗暴的打折降价。”
由此可见,西贝在某种程度上是在有意做到“小贵”。这当然没有任何问题,因为定价是商家的自主权利,只要做到明码标价、不哄抬物价、不串通涨价。
实际上,定价也是餐饮店寻找或筛选目标客群的一个有效方式,在这方面手机行业已经贡献了足够多的案例。对于西贝来说,显然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认可了它的产品、接受了它的定价,愿意选择它。否则就很难解释,为什么在网上大家都吐槽西贝贵的时候,西贝的餐厅还能家家门庭若市。
![]()
△图自餐宝典
9月份,贾国龙曾公开表示:“今年前八个月,西贝的营收已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预计2023年整体营收会超过2019年(62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在西贝的顾客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很能体现人们对西贝的认可,那就是儿童。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带小孩去西贝用餐,“家有宝贝,就吃西贝”这句广告语,赢得了许多家长的认同。在他们看来,带娃去西贝吃饭,意味着安全,意味着健康,意味着放心。据贾国龙透露,2023年上半年,西贝专业儿童餐累计销售超过880万份,同比增长155%。
所以,用一句通俗的话来概括就是:西贝,贵有贵的道理。
3
连用三个感叹号
不过,这次因为蒸饺上热搜后,西贝还是给出了一点不一样的反应。
它说:“我们也同时关注到,顾客对产品的价格、分量提出了切实的意见与建议,我们已经详细记录了大家的意见。”
这还没完。它接着做了个承诺:“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不好吃,不要钱。25分钟上齐所有菜品。”
这还没完,它接下来又做了个决定:“2024年拿出3000万元用于践行我们的好吃承诺!退菜承诺!言出必行!”
决定连用三个感叹号,看得出来力透纸背,决心很大。
![]()
然而在网友看来,西贝这个回应一方面有点答非所问:明明大家吐槽的是太贵,你却说“不好吃不要钱”;另一方面则不够实在。因为好吃不好吃是很主观的判断,虽然商家有承诺,但究竟会有多少顾客因为“不好吃”而不给钱,是不是真的有3000万的窟窿要去填,外人其实是不知道的(当然,这个窟窿也可能不止3000万,外人同样是不知道的)。
与其预留3000万去兜底,还不如实际一点,想想怎么把价格降下来。
那么,西贝会降价吗?
不会。
一方面是没必要,就像前文分析的那样;另一方面是已经有了别的解决方案,用它自己的话说是: “如果顾客觉得西贝贵了,西贝的解决方案一定是提质,而非简单粗暴的打折降价。 ”
既然不会选择降价,那么掏出真金白银——而且是3000万元的巨款——去践行退菜承诺,就是西贝能做出的几乎最好的选择了。这里既有它对自身品牌的坚持,亦有它对消费者的“实心诚意”。
4
结语
西贝屡次因为“贵”而上热搜,虽然贵有贵的道理,但对品牌来讲不是什么好事,对品牌形象是一种伤害。
要解决这个“老问题”,需要企业把一些工作做在前面,能更有效率地与消费者沟通。这个时候自说自话是完全不够的,“我的好不说你也懂”的心态也是不可取的。
最后,在消费乏力的日子里,人们对价格格外敏感,需要商家格外重视。在做好客户沟通的同时,如果能通过降本增效而把客单往下降一降,那无疑也是极好的。
欢迎加入餐宝典会员, 已出炉,有意者请加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