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弄堂里长大的“90后”史晓燕,学生时代常吃妈妈早上买菜时捎回的早餐,主要是上海人爱吃的大饼、油条、豆浆和粢饭团。工作后,为赶上班时间,她吃早餐常常啃几口面包了事。
近一年来,史晓燕的早餐选择多了起来——打开手机,覆盖1.1万个网点的早餐地图一键获取;线上下单,几分钟后即可通过智能保温柜扫码取餐;街头巷尾,智能流动餐车近距离对接商务写字楼、地铁站;便利店内,一站式选尝数十家企业的上百种共享早餐产品。
像史晓燕一样,越来越多的上海市民从新一轮早餐工程受益。
在2011年启动实施的早餐示范工程基础上,2020年8月,上海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早餐工程建设的意见》,着眼于在“有没有”上提高覆盖率、在“好不好”上增强满意度,力推“互联网平台 早餐服务”“新零售 早餐服务”“流动餐车 早餐服务”“便利店 早餐服务”等新的服务模式,让早餐供应更便捷;支持企业开发特色产品,发展“走一家吃百家”的共享早餐,让早餐品种更丰富;倡导营养均衡,鼓励企业推出健康特色早餐,让早餐品质更健康。
新一轮早餐工程实施以来,上海累计新增早餐网点1382个、复合门店663个,数字化赋能早餐的便捷度持续显现。迄今,全市已建成24家中央厨房,直接配送1800个早餐网点,间接配送6000个早餐网点。由工厂化、标准化中央厨房生产的早餐数量已占全市早餐供应量的50%以上,基本形成“经营集约、布局合理、模式多元、品种丰富”的便民早餐供应体系。
工程师邹伟——
“‘网订柜取’模式,把顾客下单、支付和候餐的时间都前置在了到店途中”
疾驰的地铁里,濮正恺从兜里掏出手机,下单订了一份煎饼果子,此时距单位只剩3站路了。几公里外,逸刻便利店员工旋即通过平板电脑确认订单,摊面糊、打鸡蛋、包薄脆、刷辣酱,用时不到两分钟,后厨师傅就制作了一份蓬松香脆的煎饼果子。助手利落地接过后,扫了一眼屏幕,抬手放进相应编号的保温柜中。
走出人流涌动的地铁站,濮正恺径直来到办公楼下便利店外的一排智能取餐柜前,扫码、开柜、取餐,之后步履从容地上了楼。
“‘网订柜取’模式,把顾客下单、支付和候餐的时间都前置在了到店途中。”上海逸刻新零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数字化项目负责人邹伟将这一模式称为“数字化履约”:“十分考验硬件适配度和技术团队的运营维护水平。”
智能取餐柜布点初期,曾有消费者反映,一些二维码识别装置反应迟钝,得把手机反复多次靠近扫码区才能读取成功,耗费了十几秒时间。邹伟和工程师团队现场核查后发现,智能取餐柜大都设在室外,不同光线条件下会有读取偏差。工程师们随即测试记录各网点不同时段的光线亮度,定制了一批适应室外强光的智能取餐柜。布点施工期间,还对识别装置的感光度进行微调,扫码取餐效率大幅提升。
“如今,满柜与腾空的节奏演绎了数字化的‘舌尖早高峰’。”邹伟告诉记者,智能取餐柜的周转率极高,早高峰期间,单日单店订单峰值在500单左右,智能取餐系统后台的数据量也与日俱增。借助大数据分析,“网订柜取”算法得以优化,预判更加精准。起初,智能取餐系统提示消费者取餐的预估时间与实际耗时存在30%左右的偏差,如今准确率已提升至90%。
线上赋能线下,线下拥抱线上。2020年,上海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早餐工程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企业在地铁和公交站点、商务楼宇、产业园区开展“网订柜取”等创新服务,为流动中的各类人群提供更好的早餐服务。截至今年5月底,上海已设置网订柜(店)取网点941个、智能取餐柜305个。
流动餐车长刘永杰——
“一辆智能流动餐车,面积不足5平方米,供应品种达70多个”
外酥里嫩的新雅鲜肉月饼、软糯筋道的沈大成条头糕、口味醇厚的光明鲜牛奶……这些上海市民耳熟能详的老字号早餐食品,如今能在逸刻新零售旗下的“逸小兔”流动餐车上一起买到。
2020年9月,由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主办的上海早餐工程共享早餐项目正式启动,13家早餐企业联合发布了125款共享套餐。截至目前,上海早餐工程已共享早餐单品360个,遍布全市4000多个门店。通过搭载流动餐车,共享早餐模式持续向大街小巷延伸。
早上5点半,“逸小兔”流动餐车长刘永杰启动了引擎,一辆蓝色小货车缓缓驶出餐车基地。40多分钟后,餐车抵达浦东新区八佰伴商场的一处固定点位。这里位于地铁站旁,是周边居民通勤的必经之路,智能流动餐车的到来,有效缓解了附近早餐网点较少问题。
拉上手刹,刘永杰推门下车,在4个车轮处分别摆放了防溜滑三脚架,撑开车厢侧门,支起临时餐篷,俨然一家小型便利店。“这可不是过去街头巷尾常见的简易餐车,而是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量身定制的智能流动餐车。”
随刘永杰登上餐车,果然别具一格:存储区、售卖区、加工区布局合理,煎饼机、电扒炉、烘焙柜等设备一应俱全,可满足现制、复热、预包装等各类食品加工需求。车内配备了外接电源、消毒杀菌设施,还设计了上下水、垃圾分类存储等功能。
“一辆智能流动餐车,面积不足5平方米,供应品种达70多个,其中20多个是来自5家企业的共享早餐产品。”刘永杰说,共享早餐的推出,在助推企业释放现有产能、增加销售收入的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进一家吃多家”的多元消费选择。
“不同人群、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消费需求不太一样,流动餐车最大的优势在于机动灵活。”刘永杰将几份不同的菜单摆上餐台。原来,餐车供应会随消费需求变化而动态调整。如餐车在学校附近运营时,会及时增加儿童营养早餐;在商务楼宇附近运营时,则会推出年轻白领青睐的蔬菜沙拉等。
早餐购买方式翻新,价格又如何呢?显示屏上,70多款精选早餐明码标价:一个白煮蛋1.9元,4个小笼汤包9.9元……大多数组合套餐在10元以内。
目前,上海规范支持流动餐车发展的政策正陆续出台。如闵行区为设置流动餐车的企业颁发了经营公示卡,宝山区为流动餐车免除了物业费,并在其停车点附近增设充电桩。流动餐车运营企业也将经营时间延长至晚餐、夜宵时段,不断开拓新的盈利空间。
(源自:《 人民日报 》 2021年07月30日 16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