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大型商场、超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指导意见
根据《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苏州市生活垃 圾分类投放设施配置指南》《2020年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 置工作行动方案》,为做好全市大型商场、超市(以下简称“大 型商超”)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系列重要批 示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深入推进生活垃圾 分类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相关要求,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 展理念,切实增强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使命感,积极推进大型商超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 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工作,有效提升全市大型商超生活垃圾无 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水平,为“美丽苏州”建设提供有 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实现苏州市大型商超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三、主要任务
(一)广泛宣传引导,全面动员发动
各市、区商务主管部门指导、督促辖区内大型商超在投 放点或显著位置张贴垃圾分类海报,设置垃圾分类投放指导信 息,配有电子显示屏的要滚动播放垃圾分类宣传内容;指导各 大型商超发动内部员工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当好垃圾 分类宣传员、劝导员、志愿者,引导消费者养成文明习惯,提高 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
(二)落实源头减量,推进绿色消费
各大型商超从源头上控制垃圾产生,积极开展无纸化办 公,推广网络化、信息化,严格控制餐厨垃圾数量,使用可 重复使用餐具,尽量不提供一次性餐具;推行“光盘”行动, 提醒顾客适量点餐,减少剩余;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和过度包 装商品,鼓励顾客自带环保购物袋,优先供应耐用型、节能 型、环保型商品,尽量不提供一次性物品,控制和减少垃圾 数量,做好源头减量。鼓励和支持大型商超大力推广净菜进 场,设立净菜销售专区,加大净菜销售和供应,提高净菜供 应量和占比率。
(三)合理设施配置,满足分类投放
大型商超学习应用《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配置 指南》《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规范》,按照生活垃圾应 分尽分、分类设施满足投放原则,在商超出入口、电梯口等 人流量较大处,设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两类分类收集容器, 便于消费者投放垃圾;依据日常产生的有害垃圾数量,在合 适位置设置有害垃圾收集容器,并将收集到的有害垃圾纳入 相应专项分流体系;有餐饮单位、食堂或集中供餐的商家, 应单独设置厨余垃圾分类设施,并将餐厨垃圾收集后纳入餐厨 垃圾专项分流体系;装修、绿化修剪期间,应指定建筑(装 修)垃圾、大件垃圾、园林绿化垃圾等临时堆放点,并将收 集到的建筑(装修)垃圾、大件垃圾、园林绿化垃圾纳入相 应的专项分流体系;商超其它部位或场所,根据实际情况设 置满足相应分类投放的分类收集容器。
(四)落实主体责任,建立长效机制
大型商超是开展本单位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贮存的责 任主体,应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不断增强垃圾分类 的责任意识、文明意识,积极落实垃圾分类,制订完善有关 工作制度,明确内部管理岗位和职责,落实专(兼)职工作 人员,强化日常管理,依据垃圾产生的种类实施分类分区管 理;加大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投入,不断完善设施设备更 新,积极推动餐厨垃圾处理技术创新,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 率;建立企业生活垃圾分类内部协同配合机制,积极培育绿 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环境。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推进力度
苏州市商务局成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 门人员,加强沟通协调和上下衔接,确保此项工作高效有序 推进。各市、区商务主管部门也应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部 署安排下成立相应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完成好生活垃圾分 类处置各项工作任务。
(二)切实履行职责,深化分类工作氛围
各市、区商务主管部门要根据属地政府的统一部署,加 强对大型商超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落实生活垃 圾分类实施计划,稳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大宣教力 度,通过典型模范发挥引领作用,不断提升企业生活垃圾分 类的质量和水平。
(三)开展督导检查,推进主体责任落实
各市、区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大型商超的督导检查, 对工作推进缓慢、责任落实不到位、分类处置不合规的主体, 配合主管执法部门依规采取相应措施,并将企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纳入绿色商场评选、商务资金项目等争先创优、政策扶持重要评介内容。
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同促绿色商贸新发展,共建绿色文明新苏州,需要广大商场超市经营者、从业者踊跃参与。为此,苏州市商务局、商业联合会、百货行业协会、连锁经营商会向广大商场超市倡议:
1. 掌握分类知识,培养良好习惯。发扬主人翁意识,牢固树立“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理念,自觉学习垃圾分类的标准要求和操作细则、垃圾减量的经验办法和消费方式,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做垃圾分类工作的先行者。 2. 规范设施配置,强化日常管理。按照应分尽分、满足投放、标识显著、点位合理、设施整洁、清运合规的要求,合理设置分类垃圾容器,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及时关注垃圾分类工作实效动态,确保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 3. 动员全员参与,营造主体氛围。当好垃圾分类宣传员、劝导员、志愿者,传播垃圾分类知识,引导从业者、消费者主动参与到日常生活垃圾分类中,对乱丢乱扔、混装混运的现象敢于批评指正和曝光揭丑,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 4. 落实源头减量,推进绿色消费。践行绿色办公,倡导低碳生活。减少过度包装,鼓励顾客自带环保购物袋,减少一次性塑料袋使用,优先供应耐用型、节能型、环保型商品。推行“光盘”行动,提醒顾客适量点餐,减少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