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永辉、优野蔬菜停止合作,引发多重猜想

2024.02.20 13:21福建省连锁经营协会福建省连锁经营协会
福建省连锁经营协会,永辉、优野蔬菜停止合作,引发多重猜想

来源:第三只眼看零售 作者:张思遥

《第三只眼看零售》近日获悉,永辉超市与优野蔬菜终止合作,停止采购其相关生鲜产品,涉及福建、浙江等省市,仅广东区域还有少量合作。打开永辉生活APP也能发现,优野品牌的预包装生鲜、有机蔬菜等品类均已下架。

据了解,优野蔬菜与永辉超市达成合作起始于2015年前后,主要为永辉供应主打无公害、有机等卖点的标准化预包装生鲜,初期销售占比仅为生鲜品类1%。

在2017年左右,优野蔬菜即已经在永辉生鲜销售占比中达到超过5%,并成为永辉第二集群全国供应商,供货范围涵盖10个东部省市。(注:2018年前永辉按照第一集群、第二集群划分,现已更改为战区制。)

随着永辉近年来加码线上,预包装生鲜已经成为永辉生活APP、京东到家等线上渠道的重点品类。即便永辉旗下生鲜B2B平台彩食鲜逐渐成熟,2019年销售突破35亿元。但据彩食鲜负责人翁海辉表示,“在精包装菜品类中,彩食鲜依然要与优野蔬菜等供应商竞争销售。”

可见,优野蔬菜是永辉在生鲜标准化领域的重要合作企业,前者不断提升销售占比,降低损耗率的过程,也是永辉生鲜竞争力的侧面体现。

优野蔬菜董事长陆志远曾公开表示,“2013年创业初期,蔬菜产品利润很低,损耗率又大,当时在永辉损耗率甚至达到了44%。但现阶段消费者对无公害、有机蔬菜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我们与山姆会员店、家乐福、新华都、沃尔玛、大润发等多个大型连锁商超均有合作。优野希望能将60%的优野产品与市场上的精品蔬菜价格持平,让更多的消费者接受优野蔬菜。”

那么,在优野蔬菜销售占比逐步提升,且无已披露重大质量安全问题的背景下,永辉突然终止与优野蔬菜合作,背后原因引发诸多猜想。

首先,彩食鲜与优野蔬菜二者定位相似,均是以预包装蔬菜、食材为主。虽然彩食鲜已经独立运作,但短期内仍然离不开永辉的品牌背书和供应链协同效应。

这从彩食鲜的仓库布局也能看出,它目前有6座工厂,计划将在永辉超市的规模地区继续建立工厂。所谓永辉超市的规模地区,是指门店数30家以上的区域,二者可谓亦步亦趋。

同时,优野蔬菜此前也尝试开发优野蔬菜、优野到家等小程序,探索C端零售业务,可以说具备一定竞争关系。

不过,也有零售高管认为,永辉作为上市公司,不会如此“小气”,终止合作应是为避免供应商交叉持股问题。

“优野,非凡,梨相伴都是永辉供应商,重点是他们三家交叉持股,可能引发永辉供应商层面的抱团、垄断局面,不利于企业发展。”上述高管表示。

《第三只眼看零售》通过企查查官方核实发现,河北梨相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持股99%的大股东郭赛,确实是优野蔬菜母公司福州优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股东,持股比例2.55%。

此外,有多位福州商界人士向《第三只眼看零售》表示,优野蔬菜为朴朴超市的股东。不过企查查等官方渠道中未披露相关信息,朴朴超市相关负责人也对此予以否认。

随着朴朴超市在生鲜前置仓领域迅速发展,它与永辉的竞争也更趋激烈。而具有朴朴超市股东背景的优野蔬菜即与永辉超市构成一定竞争关系。

多重因素作用下,即促成永辉与优野蔬菜终止合作。一位福州供应商对此表示,“彩食鲜、优野蔬菜都带有比较浓重的各自背景,现在这种场面自然也就见怪不怪了。”

这也为业界提出了一个议题,即具有零售商超背景的品牌方,在为第三方企业供货时是否会受到忌惮及限制。

对此有零售高管认为,“具有敏感背景的供应商品牌,必然会受到企业顾忌。因为这里面除了竞品相斥心理,也关系到企业该品类销售额、毛利率、损耗率等核心指标的安全保密问题。”但也有观点认为,“零售企业既然创立独立供应商品牌,肯定要保证其业务独立,否则也不会打开市场,迎来大发展,所以这个问题不用太过担心,只能说见仁见智。”

永辉、优野蔬菜停止合作,引发多重猜想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福建省连锁经营协会,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商文在线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福建省连锁经营协会

福建省连锁经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