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关注招工难:本地企业拼感情很柔情 外地拼薪酬很直白

2024.02.21 11:21四川省服装行业协会四川省服装行业协会
同一招聘会上针锋相对抢人  本地企业战术:亲情牌  外地企业战术:薪酬牌  为招人,本地企业在招聘现场挂出了动情的横幅:“远走不如...
同一招聘会上针锋相对抢人

  本地企业战术:亲情牌

  外地企业战术:薪酬牌

  为招人,本地企业在招聘现场挂出了动情的横幅:“远走不如近爬坡,广元就业实惠多”“帮助就近就业,扶持返乡创业”“就业之路千万条,家乡就业更荣耀”

  本地企业的柔情主义———

  别让父母空巢,别让孩子留守

  昨日,广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广元市利州广场举办大型专场招聘会,市内外135家企业参与招聘,现场共提供25000个就业岗位。在招聘现场,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各出妙招,吸引务工人员。

  “如果家乡有机会,何必要在外漂泊?”广元市元坝区一家企业的招聘人员在招聘会现场,对前来咨询的一名务工者打出感情牌。负责招聘的刘女士说:“因为外出务工,很多家庭年迈的父母‘空巢’,年幼的孩子‘留守’。这样长期不见面,很容易产生很多的家庭问题。”

  据了解,广元市相关部门积极搭建务工人员与本地企业双向选择的平台,让他们既能在家乡发挥所长,也能照顾一家老小,成为很多务工者不愿再远走他乡的重要考虑因素。

  今年34岁的朱琛常年在广州等地从事建筑业,月薪为4000元左右,但今年他选择回到家乡的一家食品厂当一名普通工人,每个月可以拿到2500元~3000元的工资。谈及自己的选择,朱琛说,过年的时候,家里人就一直在商量,要他别走远了,每天都能见面心里才踏实。

  为招人,外地企业承诺:一人务工,全家致富。在招聘现场挂出的横幅也很直白:“欢迎您来鄂尔多斯市就业发展”“欢迎您来扬州市就业发展”

  外地企业的直白战略———

  一人务工,全家致富

  42岁的赵庆华,手中攥着一张外地招工宣传单,站在一家本地招募企业的招聘桌前犹豫不决,“心情很纠结。”

  这张宣传单上第一行写着“出国劳务,全家致富”。在工资待遇一栏中,写着“安哥拉建筑工,两年收入14~18万,新加坡司机(建筑工),两年收入20~28万,加拿大司机(建筑工),两年收入35~55万,日本研修生,三年收入30~45万。”

  在广元从事对外劳务输出的泰和公司招工负责人刘先生说,虽然离家较远,由于薪资待遇优厚,对于务工者还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外地企业与本地企业相比,最强劲的优势仍然在于薪资待遇。以油漆工人为例,在广元市本地就业,每月可以拿到3500元~4500元工资,而宁波一家造船企业给出了6500元~8000元月薪。此外,成都住电汽车线束有限公司在招募普工时,给出了六险一金并包揽报到车费的条件。

  已经有9年打工经验的搬运工人贺强说,同样的工作,外地企业的工资优势已经不像前几年那么明显,但工资还是要比本地企业高一些。宁波一家造船企业的陈姓招聘人员说:“为吸引务工者,企业工资跟去年相比大概提升了10%。” 资深保姆:工资没5000就回老家

  天空飘着小雨,昨天的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没有像往年一样,迎来大量的务工人群。这家人力资源市场的负责人黄洁坦言,和往年同期相比,进城求职的农民工锐减2成多。在多家企业抱怨难以招入生产一线工人的同时,一些家庭雇主也在为招入资深的保姆而发愁,因为经验丰富的保姆身价看涨。

  市民熊先生和妻子平常忙于工作,家里又有年迈的老人和小孩,于是雇了一名经验丰富的保姆。“她都在我们家干了三年了,主要是很细心,让我们两口子很是放心。”

  春节放假前,熊先生一再挽留这名保姆节后留下来,但保姆很想回家照顾孩子,打算节后就留在老家崇州工作。“她说若是进入当地的工业园区工厂里,一个月也能挣上3000多元,如果保姆薪水不涨到5000元,确实就不想做了。”经过了反复考虑,熊先生和妻子还是咬牙决定用高薪留下她,“贵是贵了点,但全家她最早一个起床,最后一个睡觉,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都照顾得无微不至,要是另外找人既麻烦又难适应。”

  昨日,过街楼街的家政服务市场,不少保姆在等待雇主。成都商报记者发现,大多数保姆的身价在1500~3500元之间。从仁寿来找工作的张大姐说,她希望今年能找一个相对轻松一点的活,“只照顾娃娃,工资只要有2800元就干。”

  根据家政公司方面收集到的信息,经验丰富的保姆薪酬在春节之后有一定程度上涨,涨幅约300~800元。这类保姆经验普遍都在100个月以上,此外她们的流动性非常小,比较稳定。而其他年轻一点的80、90后保姆,薪酬变化并不明显。黄洁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一些人既没多少经验甚至还没相关技能资格证,又不能吃苦,但一开口就是3000元。“其实再过一段时间,更多的保姆进城后,2000多元基本上就能找到一个合格的保姆了。”

  成都商报记者雷浩然记者陶轲

  十年间本地用工需求大涨

  今年成都重大项目

  用工需求达35万人

  近年来,随着成都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多。据统计公报显示,从2001年到2010年,成都市从业人员增加212.8万人。今年成都仅重大项目用工需求就达35万人左右。成都多个区(市)县就业局工作人员均表示,他们已经需要从外地请人来打工了。

  数据点击

  青白江区:2005年当地主要企业用工需求三千人左右,2011年增加到1万人左右

  郫县:2003年主要企业用工需求大约三千人,今年安德川菜产业园和成都现代工业港用工需求八千人左右

  成都人才市场:2006年的登记需求岗位仅91628个次,2011年达88.6万个次。2009年服务用人单位超过2.7万家次,是2004年的2.9倍;提供岗位42.5万个次,是2006年的2.4倍;服务各类求职人才84.6万人次,是2006年的1.2倍

  全市:从2001年到2010年,全市从业人员增加212.8万人,城镇从业人员增加291.7万人15年来人力成本占比涨了2倍

  一个企业的15年

  讲述人:成都某皮鞋制造企业老总

  招人

  1996年,普通工人在劳务市场一抓一大把。一般工人的工资是300~500块,生产一双鞋的人力成本占比低到了7%,而如今,这一数据上升到了20%多

  留人

  过去,为了多挣点钱养家糊口,有的工人早上五六点就自觉去了工厂;现在,为了留住工人,工厂在夏天早七晚七上班,中午休息1个半小时

  “15年前,做一双鞋的人力成本占比低到了7%,而现在已经上升到百分之二十几。”成都某皮鞋制造企业老总感叹这些年来,人力成本变化之大。

  和一些工厂因为招不到人被迫延迟开工的情况不同,这家企业看上去尚未遭遇到“用工荒”的打击,厂区两个厂房已经轰轰烈烈开工。

  那时候一千块月薪挖高管

  到如今人力成本占比涨了2倍

  这家制鞋企业建立于1996年。建立之初,还是个普通工人极其容易找的年代,九眼桥等劳务市场,一抓一大把。新进厂的工人,一般的工资是300到500块,几乎没有其他福利,也几乎没有谈判的空间。

  劳务市场那时候也相当初级,要招有经验的优秀高级管理人员,逛劳务市场是看不到的,逛了一些日子,最后只能靠去同行的厂里挖人,“那时候,都是从别人工厂里挖来的,一千块就是很高的工资了。最好的技术人员差不多才能拿这个工资。”

  2003年,中国媒体首次使用了“用工荒”这个词。近年来,这个词在每年春天开始准时出现。于是,人越来越值钱了。2003年,该企业挖来一位有台资皮鞋企业经验的管理人员,一次性给了20万元。最后,高薪挖来的“外来和尚”管理办法水土不服,不适应工厂的实际情况,20万元打了水漂。而这还只是众多挖人故事中的一个。

  对于这家企业来说,工资支出在一双鞋的制造成本中,比例已经翻了几倍,过去生产一双卖一百块钱的皮鞋,工人只能拿到7块,而如今,20%多的成本出自工人的工资。

  那时候工人希望多做一点

  到如今时间和自由比挣钱重要

  相对于新一代的年轻打工仔,那时候的工人对工厂更容易有感情,另一方面,他们打工的目标就是挣钱,所以,第一批打工仔“很好管”。

  “那几年,工人打工的唯一目的就是养家糊口,为了多挣点钱,有的工人早上五六点就自觉去工厂,希望能多做一点。现在,很多年轻人希望有自己的时间和自由,这给工厂管理带来了新的困扰。”

  为了留住工人,工厂在夏天早七晚七上班,中午休息1个半小时。“他们这些80后、90后希望的是不要太累,不想为了挣钱牺牲健康,要休息很好,有学习机会,工作心情要愉悦,在公司要看得到前途,还要有交朋友的时间。”

  2008年发生的世界金融危机,吃掉工厂很大一部分利润,工厂那时到处贴着关于“汇率”,“金融危机”等内容的大字报和剪报,向工人说明外界的困难情况,还吩咐管理人员,尤其看住年轻的工人,一旦发现“负面情绪”,赶紧疏通,消灭在萌芽中。

  今年,虽然外界传“用工荒”传得很猛,但这家鞋厂已通过工人互相介绍等方式,顺利渡过了今年的招工难关。在这家企业看来,涨工资并不是唯一解决途径,企业自身的举动左右着工人的去留。“比如准时发工资,企业要有诚信。”

  而在2008年之后的这几年,工厂没有涨过一分钱的工资,“留住工人,钱的因素顶多占一半。” 成都商报记者郭峰

  连线沿海城市

  福州:招工难主要是招廉价工难

  昨天下午,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高远忠副局长接受了成都商报记者的电话采访,他承认,返回四川等地的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确实影响到了福州的招工情况。据统计,福州市节后用工需求数为4.57万人,需要招人的企业有400多家,与去年同期相近,目前福州市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劳动力缺口。

  在人力缺口的构成方面,高远忠表示,“福州用工没有大的缺口,招工难主要是招廉价劳工难。”

  广州:去年1.34个岗位对应1人

  记者从广州市相关部门了解到,整个2011年,广州劳动市场的求人倍率为1.34,即平均1.34个岗位对应1个求职者,制造业仍是用工需求缺口较大的行业,占到现有用工量的20%左右。用工缺口前三分别为制衣、电子电器、食品制造。

  厦门:计划组织企业来川招人

  据厦门市人社局介绍,在他们节后组织的招聘市场上,所有的摊位都已被用人单位订满。

  随着物价的上涨,为了吸引留住劳动者,很多企业都提高了薪资水平,目前企业薪资一般在1600元以上,和2011年同期相比,企业同样岗位的薪资平均提高300元左右。此外,厦门市人社局还正与四川、贵州、湖南等地联系,将于正月十五后组织有意愿外出招聘的企业前往招聘。

关注招工难:本地企业拼感情很柔情 外地拼薪酬很直白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四川省服装行业协会,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商文在线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四川省服装行业协会

四川省服装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