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风险驾驭者—从最佳实践看零售业风险管理

2024.02.22 01:18中国零售业博览会中国零售业博览会
中国零售业博览会(CHINASHOP2019)新闻资讯频道可查看零售行业最新动态、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最新研究报告、展会最新进展等第一手资料。

为发挥行业引导及标杆示范作用,鼓励并挖掘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最佳实践与创新,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继续开展了零售业风险管理最佳实践案例年度征集活动,从中总结出运营风险、财务风险、危机应对和数字化建设四个方面的最佳实践,为行业同业提供参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创新管理制度,降低运营风险

根据《中国零售业风险管理调研报告(2023年)》调研显示,未来五年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为战略风险-销售渠道布局与拓展。从内部因素来看,主要涉及企业管理、组织结构、资源配置、创新能力等。

随着零售模式的不断迭代,企业需要通过自身调节,适应市场变化。来酷科技在面对转型中信息化项目需求增多、供应商管理难度增大等问题时,通过季度供应商测评,建立储备池与考核标准,降低纠偏成本,提升用户体验,实现规范化管理,有效监控与风险防范。

二.多措并举,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企业战略也从过去的快速扩张向精细化管理转移,因此,在财务管理等方面也更加谨慎,确保公司现金流,关注风险控制。

在加强监督力度方面,卜蜂莲花创新审计工具,构建风控数据模型,提升审计效能,挽回业务账款漏收金额137.9万元。同时,推动财务管理提质增效,发挥内部审计作用,规范条线管理,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在运营管理方面,嘉荣超市通过建立《价格成本监督管理办法》,完善供应商管理、价格保障机制、采购流程信息化等措施,降低采购成本并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建立市调监督机制,确保采购价格合理性。该项工作构建了有效的采购业务风险监督机制,降低采购成本,创造更高收益。

美宜佳采取自动化和信息化手段,以降低经营风险并确保符合法规要求。主要措施如下:1、通过门店对账自动化、票据自动化等措施加强内部管理,以确保财务记录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2、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和资金回收风险控制机制,以实现对供应商和客户的有效管控,降低交易风险。3、引入多重校对机制、无纸化票据系统和红色预警机制等,优化财务风险控制流程,提高财务运作的效率及稳定性。

三. 建立风险应对体系,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

企业经营无时无刻都有可能出现突发情况,因此,建立日常风险应对体系至关重要。如果企业能有效建立起适用于企业运营特点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机制,形成科学的应急预案体系,则会加强企业在突发事件中的处置能力。

前置仓是提升最后一公里配送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其存在管理成本高、调查难度大等问题,从而导致舞弊行为的产生,进而为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叮咚买菜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创建内控部门,搭建租赁管理系统,并树立警示等措施等方式,避免了该问题的发生。

红星美凯龙则通过提升监察部门在公司内部的权威性,并采用因人而异的有针对性解决方案,有效解决调查中发现的员工问题。

四. 数字化转型助力企业风险管控

随着企业的规模逐渐变大,组织架构及运营模式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风险核查方法,如人工检查、经验判断等,效果逐渐降低。为此,企业需要通过数字化转型,有效应对风险。如下入选案例可供行业同仁参考:

钱大妈采用数字化手段实现数据共享,同时,通过建立整体预警机制,杜绝潜在风险。2022年2月,钱大妈内控中心与科技中心合作,利用数字化技术,对财务风险场景进行绘制,并系统建模,梳理了所有供应商相关数据,因为实现了业务流程的数字化,为公司挽回损失。

新华都设立风控中台,监督设备状态并预警跟进异常状况,优化人效。通过风控平台,新华都整合贯通多场景的点位及巡检,如:制定巡更计划、安全门预警、加工间灶台监控等,防止火灾等风险的产生,并提高了整体运营效率。

为解决“超市盗”等问题,长春欧亚、冠超市等商超连锁企业,通过对摄像头等硬件设备利旧,加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快速锁定丢失问题,有效解决商品丢失痛点。

风险驾驭者—从最佳实践看零售业风险管理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中国零售业博览会,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商文在线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中国零售业博览会

中国零售业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