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大波起家于供应链,定位低线品牌、超低售价的“草根”仓储折扣店,正悄然布局、遍地开花,向传统超市企业袭来。
依云矿泉水2.9元/瓶,可口可乐1.49元/听,1L的百事可乐3.9元/瓶,元气森林苏打气泡水3.6元/瓶……
2021年下半年以来,各种以超低售价为最大特点的“草根”折扣店品牌在北京、山东、广东、河南、四川等多地市场发展起来,这些密集出现的折扣店品牌,一是商品上与传统超市企业差异化明显,二是很多以供应链产业起家,三是以折扣仓储店的形式兼营批发与零售,四是更注重抖音、快手等新营销传播渠道圈粉。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近一年内关键词含“折扣店”的企业达到2881家,折扣连锁店品牌奥特乐、嗨特购还在近期宣布完成融资。
关于折扣店在市场上的“爆发”,首都经贸大学教授陈立平认为:一是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多个行业发展受限、消费行为趋于谨慎,人们更注重消费的“性价比”;二是目前国内在面临新的流通革命,此次流通革命将完成通路主动权的流转,从零售商掌握主动权转移到上游供应商,自有品牌开发、占比增加就是典型表现;三是消费者购买意识、购买行为发生变化,“性价比”、“健康”、“方便”成为风向标。
为应对消费需求转变、以及业态细分带来的竞争,零售企业迫切需要降本增效,通过整合供应链、压缩流通渠道成本,从而让利于消费者。折扣店的“遍地开花”,正是这些消费需求变化的客观表现。
01
迎合年轻的“草根”折扣店
不久前,龙商网&超市周刊实地走访了北京廿一集品折扣仓储店,其母公司就是一家供应链企业,旗下拥有外贸公司,这一商品资源优势使得廿一集品门店的单品数累计超过5000支,既有占比较大的进口商品,也有接地气的民生单品,而且很多单品很有价格优势。
随后,龙商网&超市周刊接连走访了北京爱美味全球食品折扣批发仓库和嗨特购。
爱美味最初以门店为主,随着北京同类型门店增多,爱美味转成主要为同行门店提供批发服务,同时做仓储式折扣店。
“由于北京的租金和人力成本很高,目前主要为小型超市供应商品,仓储式折扣店则开在三四线城市,目前在东北、西北、天津、沧州等地开设有7-8家门店。”爱美味相关负责人告诉龙商网&超市周刊。
在品类方面,爱美味主要经营酒水饮料、休闲食品和清洁日化,“一线品牌引流,二三线品牌为盈利性商品,通过打通中间环节,在厂家直接拿货的形式将成本控制在最低,而一些小众品牌也愿意以最低进价与爱美味合作”。疫情前,爱美味主要以进口食品为主,近一两年来品类不断进行扩充。
选址上,仓储式折扣店大多位于城市边缘、租金少,除了吸引周边消费者,更注重通过抖音、直播等线上渠道营销圈粉。同时也有定位时尚、年轻消费群体,开在繁华商圈或小区门口的折扣店,以进口商品为主并适当延展品类。
位于北京东北三环三元桥附近的嗨特购,成立于2021年1月,目前在全国已开设近200家门店,半数集中在北京,以“正品、大牌、超低折扣”为主要特点,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选择。
龙商网&超市周刊走访嗨特购三元桥门店时,已是傍晚下班时间,刚进门便看到全场1折起的POP。门店面积100平米左右,以酒水饮料、休闲零食、美妆洗化用品为主,整个门店只有1个工作人员在理货、收款,墙壁上有醒目的宣传语:低折扣,1折起。收银台周围有元气森林、巴黎水、北京二锅头、马卡龙夹心饼干等主推商品。
在逗留门店的一个小时里,不断有背着包刚下班的顾客进来,其中一位30岁左右的男性顾客表示,这是他第二次来这家店,“很好奇这么低的价格,商品到底怎么样”。在这一个小时内观察到的顾客,大多对商品比较好奇、谨慎,在决定购买一件商品时会在货架前停留很久,仔细阅读商品信息。
酒水区的商品价签,同时标有售卖价和被划掉的厂商建议价,通过两种价格对比突出商品性价比,300ml可口可乐1.49元/听,厂商建议价3元;281ml的星巴克星冰乐咖啡饮料售卖价13.8元,厂商建议价22元;500ml青柠味法国进口巴黎水充气矿泉水4.9元/瓶,厂商建议价16.5元;250ml柯龙南堡1664啤酒售价6.6元/听,厂商建议价10元。
嗨特购最初以临期进口商品为主,但现在临期商品已很少,除了少量一线品牌,大多是二三线及不知名品牌,同时还有很多标注外文的进口商品,品类方面更多倾向年轻消费群体。
02
传统商超坐等“被瓜分”?
从品类结构、品牌组合等方面看,以超低价为特点的各种仓储折扣店品牌,一方面会拓展B端客户资源,另一方面其迎合年轻客群的需求习惯,而这些,都是传统超市企业运营模式的短板,客观上给传统超市的业绩表现带来直接冲击。
比如休闲食品、洗化品牌、酒水饮料等品类,传统超市企业的品牌组合、商品结构明显趋于老化,滞后于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偏好。一大原因,就是传统超市企业的供应链合作模式造成前端商品老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折扣店在主打高“性价比”吸引客流的同时,传统商超渠道的很多品类却在经历着“涨价潮”。
正如陈立平教授所言,目前行业正经历着新一轮“流通革命”,流通链条的话语权正由传统零售企业原来的强势地位,向手握供应链资源的上游产业转移。这也是各种主打“性价比”的仓储折扣店业态、自有品牌能在近两年来兴起和加速发展的原因。
如果说2021年,社区团购直接切分了传统超市企业市场份额的话,那2022年,以“超低价、高性价比”为竞争优势的仓储折扣店,无疑也会加剧传统零售企业的经营压力。
陈立平认为,在国内经济发展节奏的调整期,消费趋于谨慎,也佐证了为何折扣店业态开始加快发展;另一方面,给传统超市带来的启示是:必须要重新思考收入场费的模式,入场费只能增加销售成本,抬高价格,超市企业需要在整个流通环节,与批发商、进口商、制造商确立新的协作模式。
实际上,一些传统超市企业也在探索仓储折扣业态,但并未在企业主体经营模式上做出改变。在整体国内流通产业“供大于求”的态势下,陈立平认为,高性价比的折扣店业态会更具竞争力,但传统零售企业的大卖场转变为折扣店,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一是整合上游供应链,形成零供同盟。过去,大卖场实行的是向供应商收取入场费体系,这种模式使他们在整合上游供应链资源上存在难度。
二是供应链国际化,比如牛肉、三文鱼等。只有供应链国际化,才能找到最好的东西。在日本,大多是做食品批发的企业转型做折扣店,他们具有丰富的国际经验,很多国家都有采购中心。
三是自有品牌开发。“比如蚂蚁商联,通过整合上游供应链或全球采购,满足消费者追求性价比的需求,但这种性价比并不意味着超低价,而是在不同层次商品中体现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