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对话 | 行业迷茫时期,企业家该如何思考?

2024.03.06 14:09黑龙江省连锁经营协会云南省连锁经营协会
“零售业目前面临的问题是,谁都不知道未来该怎么走?”弘章投资创始合伙人翁怡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翁怡诺是一位跟实体零售企业家走

“零售业目前面临的问题是,谁都不知道未来该怎么走?”弘章投资创始合伙人翁怡诺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翁怡诺是一位跟实体零售企业家走得很近的投资人,也是对消费零售领域研究比较深入的观察者,他创办的弘章投资了家家悦、生鲜传奇、钱大妈等业界耳熟能详的企业。

不久前,翁怡诺在文章《待到冰雪消融日—企业紧缩策略的“七大招”》中称,企业家要做好“紧缩性战略”的调整。他认为,整体经济进入低增长时代,各行各业高度“内卷”,在经济转型和转折的节点,企业家需要补一堂重要的课,就是如何面对紧缩的经营调整。

过去若干年内,“过冬”、“活下去”、“剩者为王”等说法在行业频频提及,但仿佛“年年难过年年过”,一路就这么走了过来。而到了今年,行业一片寂静,这种“万马齐喑”的状态着实令人不安。

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三只眼看零售》独家专访了翁怡诺。翁怡诺表示,渠道碎片化的趋势会继续加剧,实体店的客流还将进一步下滑。实体零售企业靠“守”是守不住的,未来的进化方向是“超级供应链”+“碎片化渠道”的模型。

对于围绕着“新零售”诞生的各类业态创新,翁怡诺认为,失败的多,跑通模式的少。不过,前置仓、社区团购等模式的商业价值得到了验证。

谈紧缩型战略


《第三只眼看零售》零售业呼喊“冬天来了”已经好些年,但到了2022年似乎异常沉寂。请问,你如何判断当前的行业形势?

翁怡诺哀莫大于心死,实体零售业目前比较艰难,看不出会有什么转机。在以前,大家还会相互鼓鼓劲、打打气,但这样的话说多了自己都不信了。实体零售业的难点在于,大家没有一个清晰的、公认的发展方向,谁也不知道该往哪里走?目前大家只能按照自己的基因和能力做一些适应性的改变。

《第三只眼看零售》:你在不久前撰文提出了企业紧缩型战略(Retrenchment Strategy),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点写这篇文章,反映出企业面临哪些危机?

翁怡诺:疫情给实体商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有些经营场所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关门停业,现金流出现断崖式下降。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现金流维持在两三个月的存量。而门店一旦因疫情防控关停两个月,复工后企业立马遇到现金流危机。因为各种成本上来了,而营收并没有恢复。另外,疫情反反复复,这是企业家无法掌控的风险。我觉得零售企业在这种环境下,应该提前做一些战略收缩,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第三只眼看零售》:请具体谈谈紧缩型战略。

翁怡诺:紧缩型战略(Retrenchment Strategy)是指企业从之前的扩张经营转为收缩和撤退。与稳定型战略和增长型战略相比,紧缩型战略是一种消极的发展战略。一般来说,企业实施紧缩型战略只是短期的,其根本目的是使企业捱过风暴后转向其它的战略选择。有时只有采取收缩和撤退的措施,才能抵御竞争对手的进攻,避开宏观环境的威胁迅速实施自身资源的最优配置。可以说,紧缩型战略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战略。

公司的紧缩型战略是冷门学问,在过去20年时间里几乎很少提及。紧缩并不是躺平,紧缩本身就是一种成长中必然的经历。紧缩型战略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其根本目的并不是长期节约开支停止发展,而是为了今后的增长发展积蓄力量。

谈前置仓、社区团购、社区生鲜


《第三只眼看零售》:前些年掀起新零售浪潮到了阶段性复盘的时候,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

翁怡诺:从投资角度,围绕着新零售产生的各类新物种、新模式,基本上是死亡的多、跑出来的少。其中无人零售可以宣判为死亡,而前置仓、社区团购的商业模式基本得到了验证。因为它们至少跑出了百亿级体量的企业,并且有企业实现了IPO的目标,从密度高的区域单独看模型现金流是正的。

《第三只眼看零售》:请谈谈你对前置仓、社区团购、社区生鲜、仓储会员店这几种业态的理解。

翁怡诺:前置仓。从消费需求的角度,到家的前置仓模型是一种刚需,甚至是一种消费者“奢侈”服务,特别是在消费人口密度高的城市,这种模型是确立无疑的。比如叮咚买菜在上海可以实现区域盈利。前置仓的难点在于,消费者有需求,如何通过提升客单和毛利将履约成本打平。我认为随着平台不断教育消费者,最终可以将履约成本转移给消费者。另外,跟便利店一样,我认为前置仓有可能成为一种可在一、二线城市跨区域经营的生意,但在下沉市场比较难跑通,除非在技术有重大突破后全面改善模型现金流。

社区团购。社区团购的本质是弱加盟形式的本地化供应链平台,内核是供应链。目前社区团购呈现动态平衡的阶段,它对传统超市产生持续的分流。

社区生鲜。社区生鲜我目前比较看好的有家家悦、生鲜传奇和钱大妈,它们代表了大、中、小,三种门店模型。家家悦的特色在于它在低线城市经营生鲜比较成功,占领了当地的一些农村市场;生鲜传奇在一、二线城市做着辛苦实验,前些年比较艰难,近期业绩增长不错。我对生鲜传奇的建议是未来一定要大力发展加盟,只有加盟才能创造规模,而生鲜经营就是规模生意。

仓储会员店。仓储会员店的单店模型是成立的,只要有好的供应链资源和好的地理位置,这种门店是可以开的。但我不赞成将普通的大卖场改一改就当会员店来经营的做法,我认为这种做法是很难成功的,会员店对商品结构的要求是很高的,大卖场和仓储会员店选品逻辑有很大不同。

《第三只眼看零售》:请谈谈钱大妈,它在去年关了不少门店,是不是意味着这种模式不行了?

翁怡诺:钱大妈模式是没问题的,它在广东的经营业绩不错。只不过它犯了很多企业都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想太快做到全国生意,毕竟南北方生鲜消费差异巨大。

《第三只眼看零售》:有一种说法是,钱大妈全国扩张是投资人给的压力?

翁怡诺:投资人对公司决策的影响其实是很小的,主要还是企业家自己的野心和能力的匹配问题。那个环境下也是大家都在跑马圈地的状态,会有一些战略上的误判,但他们从去年中期就开始快速调整,我们看到调整的结果是很不错的。

《第三只眼看零售》:你如何看盒马鲜生这种仓店一体的模式?

翁怡诺:盒马模式并不复杂,它是打造了一个高客单价、高品质的商品体系,并进行到店和到家的销售。据我观察,盒马鲜生是最愿意供应链上投入做事情的公司了,这是它做对了的事。

不过盒马鲜生的问题在于,它线上销售占比过高,从而给线下带来经营压力。另外,盒马在过去尝试了太多的创新模式,这使得它精力过度分散,中台压力比较大,新模式的探索需要更多时间。

实体零售企业估值过低


《第三只眼看零售》:再谈谈超市业上市公司的估值,以永辉为例,估值在高位时接近千亿,目前是379亿元,你觉得这个估值是高了还是低了?整个商业百货的市盈率在25.57,你认为资本市场对实体店当前的估值处于什么水平?

翁怡诺:实体零售企业的估值可以说是史上最低。零售业在辉煌时期,上市公司市盈率基本在30-40倍之间。当前实体零售企业上市公司估值低,主要是业绩涨不动了,每年能够实现6%的增长都如同挤牙膏似的。但我内心觉得,实体零售企业的价值被低估了,因为它毕竟是水、电、煤气一样的基础产业,还是有很大的价值空间。

《第三只眼看零售》:如果说去年的关键词是“内卷”的话,今年是不是“卷”不动了,很多零售企业都在关店。那么在这之后,行业会产生什么样的格局?是不是日子会好起来?

翁怡诺:也未见得。因为永远会有新的门店、新的业态开出来,实体店流量下降是必然的,生产型企业是可以“守”的,而零售企业的客流是“守”不住的。

《第三只眼看零售》:我跟一些实体零售企业家们聊了聊,大家都不是很乐观,甚至是没有办法。请问有没有“没有办法的办法”,在“没有办法”之后,企业家应该如何思考?

翁怡诺:我主张打造开放的供应链。未来流量碎片化是必然的,因此有加工能力的零售企业应该构筑自己的制造型供应链体系。未来零售业的发展方向是“超级供应链+碎片化流量”。在传统零售企业中,家家悦有机会成为超级供应链的企业,因为它有大量的制造基础。很多零售商不愿意干这个事情。我还是认为,流量碎片化时代,门店端的钱就是要开放给别人挣,而自己组织自己的供应链。

《第三只眼看零售》:按照你的逻辑,零售商就应该开放自己的自有品牌让其他渠道销售,这岂不是跟零售商自有品牌的初衷相违背?

翁怡诺:我说的只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但具体零售企业如何走,还需要他们根据自己的战略进行选择。

《第三只眼看零售》:作为一家投资机构,弘章今年的投资策略是什么?你关注哪些模式?

翁怡诺: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一次洗牌过程,一些企业现金流没有管好就出局了,剩下的玩家数量就少了。总体而言,未来是市场集中度提高的阶段,是对创业创新企业不友好的,而对有规模、有实力企业来说,是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机会。因此我们判断,未来的中国经济社会,各行各业前五、前十的公司集中度提高。

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接下来会寻找隐形冠军,有一定规模的公司,帮助它们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集中度。另一方面,我比较关注供应链属性的公司,比如我们投资了一个鲜食品类生产商,它们的商品在很多便利店销售,有点像高端的安井食品。这几年业绩非常好,我们也希望他做大C端的模式。


对话 | 行业迷茫时期,企业家该如何思考?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黑龙江省连锁经营协会,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商文在线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云南省连锁经营协会

云南省连锁经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