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2021
25年
文化名片
古贝春报
· 承载着企业追求的文化名片
占
“世界上一切资源都可能枯竭,只有一种资源可以生生不息,那就是文化。”
古贝春就是一家注重自身文化底蕴的企业,2021年是《古贝春报》创刊第25个年头,一张企业报能坚持20余年不间断的办报,由小报变大报,由黑白变彩色……古贝春关注的不仅仅是企业营收,更有诗和远方。
历经沧桑,《古贝春报》已然成为承载企业精神世界、文化价值观的重要平台。无论从信息沟通渠道、品牌形象名片,还是情怀表达及前瞻思考,都能够通过《古贝春报》感知企业发展的脉搏。
古贝春报
企业形象展示的窗口
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古贝春把企业与社会紧密相连。《古贝春报》所挖掘和展示的内容,从微观上讲,表现为本地酿酒的渊源与古贝春酒的历史传承;从宏观方面,表现为酒的起源和发展演变,以及古贝春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多年来,《古贝春报》详细报道了古贝春公司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义举。
1996年,武城县甲马营乡15岁的初中生荀爱香因父母离异经济困难,面临辍学的困境。古贝春公司在自身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及时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承担荀爱香求学期间的一切学杂费,直到其参加工作有收入为止。
1998年3月,古贝春投资15万元,成立“古贝春艺术团”,每年在周边县市演出上百场,以此为开端,“古贝春京剧社”、“古贝春秧歌队”、“古贝春锣鼓队”、“古贝春书画院”先后成立,这些艺术团体为弘扬民族文化、丰富城乡人民的精神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
自2002年至今,古贝春集团已经在德州市举办了18届酒文化节,马季、赵炎、李谷一、韩红、蔡明、孙楠、冯巩等数十位笑星、歌星来到老百姓的身边,登台献艺,成为德州市文化活动之翘楚。古贝春酒文化节为活跃运河地域文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德州市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自2007年起,古贝春集团每年春节前夕都在全市范围内对困难职工进行爱心捐赠,14年来,共捐赠了价值140余万元的棉被、食用油、大米等生活物资,惠及15000多户困难家庭。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后,古贝春集团先是紧急捐款10万元,随后又通过山东省红十字会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价值300万元的救灾物资。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古贝春集团迅速成立了以周晓峰董事长为组长的抗疫领导小组,部署、指导抗疫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提供捐助,为全县守住一方净土、夺取抗疫最终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对古贝春集团捐助社会和个人的义举,通过《古贝春报》进行了详细的跟踪和报道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反响,使古贝春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共享企业思想的“盛宴”
《古贝春报》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古贝春同呼吸、共命运,时刻以她特有的敏锐和嗅觉,伴随着古贝春的成长和发展。该报以历史文化、运河文化、先贤文化和企业文化为中心,紧紧围绕着四大文化进行了内容上的挖掘和整理。
《古贝春报》打造多个金牌栏目:《漫话古贝春》、《宝生说酒》、《述评》和《历史不会忘记》等。其中,长篇系列散文集《漫话古贝春》以“古贝春酒”为主线,历史跨度从春秋战国到本世纪,追溯和挖掘鲁西北酒文化历史渊源,《漫话古贝春》共持续了130期,涵盖了大量的史实和文化精髓,对于传播古贝春的历史文化和酒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承载着企业发展的奋斗史
《古贝春报》也同企业一样,经过不断地积累和创新,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从蛹变到蝶变的过程。这期间,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作品不断涌现,《忆往昔古贝春潮涌,看今朝迈步从头越——写在古贝春创牌40周年之际》、《对标劳模情怀,弘扬工匠精神》、《纤夫颂》、《年方四十》等等,具有标志性和新高度的作品见诸报端,更给《古贝春报》凭添了魅力。
传播企业理念的喉舌
从1996年创刊到现在,《古贝春报》创刊第25个年头。已从弱小的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25年的坚守,从8开黑白小报,到现在的彩色对开4版的大报,已成为了解古贝春、联系古贝春不可或缺的桥梁和纽带。
25年来,《古贝春报》见证了古贝春的发展和壮大,而报纸本身也得到了快速成长,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也赢得了许许多多的荣誉:2002年-2015年,9次获得“全国酒类行业优秀企业报”称号;2010年分获“优秀企业报”和“中国酒业企业内刊最佳内容奖”;2012年获“山东省企业报刊优秀奖”;2016年,在“中国品牌内刊·2015年度优秀内部报纸暨内部媒体评选”中荣获“好报纸”一等奖。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故事,每家企业有每家企业的底色。这份底色不仅仅是企业的营收,更有诗和远方。在《古贝春报》中沉淀的一个个故事,既致敬着过去,也指引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