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山东酒文化,礼节为最大

2024.03.08 15:12山东省糖酒副食品商业协会公众号山东糖酒副食品商业协会
在山东,酒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如果不在酒桌上醉倒一次,山东人很难从心底认同你,和山东人打交道最快捷的方式:就是摸清山东的酒文化。山东


在山东,

酒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如果不在酒桌上醉倒一次,

山东人很难从心底认同你,

和山东人打交道最快捷的方式:

就是摸清山东的酒文化。


山东酒文化源自祭祀


我国古代“祭必饮、饮必祭”,酒被认为通灵、通神。祭祀是国家最重要的仪式之一,祭祀中必须饮酒,为了表示足够的敬意,有时还会往酒里滴入自己的鲜血。


《周礼》记载“凡祭祀,以法共五齐三酒,以实八尊。”这里说的是,只要祭祀,就要按常法供应五齐、三酒,盛满八个酒尊。“五齐”是指五种酒:泛齐;醴齐;盎齐;缇齐;沉齐。“三酒”是三种酒的名称:事酒;昔酒;清酒。


在各朝的祭祀之礼中,酒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周王还为此颁布《酒诰》,规定酒祭的礼仪。而且在秋收后,普通百姓也可参与到向天地、先祖进献礼酒的欢庆活动中。



山东酒文化源自乡饮酒礼


乡饮酒礼始于西周,是乡大夫宴请“乡学”人才的仪式,并以此向国家推荐贤能之士。此后,地方官吏均把“乡饮酒礼”作为任职期间最重要的事项。


在《仪礼》、《礼记》中均有对饮酒的程序的规定:进门后,主人与正宾行3次揖礼来到堂阶前;升阶前,主人与正宾再行3次礼;升堂后,主人要拜谢正宾光临;入席后,主人向正宾献酒,正宾回敬,主人先喝尽再劝主宾饮用。这个你推我让的过程非常复杂。像极了当代酒桌上你来我往劝酒之景。


山东酒文化的入座之规


山东的酒桌分主陪、副陪;主宾、副宾;三陪、四陪;三宾、四宾等。一场酒局中,每个人依座次不同扮演不同的角色,各司其职。


主陪:是请客的最高职位者,或陪酒的最尊贵的人。位置在正冲门口的正面。主要作用基本就是庄主,把握本次宴请的时间,喝酒程度等。也是带动大家情绪的“火车头”。


副陪:是陪客者里面第二位尊贵的人。位置在主陪的对面,即背对门口。传统意识义上,这个位置应该坐请客买单的人。


主宾:是客人里面职位最高者或地位最尊贵者做的地方。位置在“主陪”的右手边。



山东酒文化的饮酒之规


主陪、副陪敬酒的杯数和顺序、祝酒辞的长短等全有一定之规。


主陪带酒

酒宴开始,主陪等前几个热菜上来后就可以领酒了,也叫带酒。


事先约定带酒的数量

无论是主陪还是副陪,都要在开始领酒前定下喝多少。


打圈

约定的三六九喝完了,主副陪要分别从自己的右手开始,依次和客人喝酒,通常是喝两个,这就叫打圈。如果主陪或者副陪的酒量足够大,感觉没有尽兴,可以打两圈。


加深酒

在结束上述敬酒后,如果喝酒的双方聊得好,可以主宾喝一杯或两杯加深酒,以示加深感情。“感情深,一口闷”,山东汉子不善言辞,感情都在酒里。

敬酒辞


所有敬酒和带酒的人,每喝一个都要有敬酒辞、祝酒辞,干喝是绝对不行。下个人的敬酒辞不能和上个人的相同,谁说的好,说的有意义,谁就能引来喝彩,酒也就一干而尽了。


打油诗

觥筹交错之间,即兴所作的打油诗层出不穷,什么“天上无云地下旱,刚才那杯不能算”,“天蓝蓝,海蓝蓝,一杯一杯往下传”,不仅博得大家一乐,还能增进感情。


不留杯中酒

酒宴结束的较后一杯酒所有人必须喝尽,不能有余留,这也是最基本的尊重。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我们采集旨在传播优秀的酒文化。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络。



山东酒文化,礼节为最大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山东省糖酒副食品商业协会公众号,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商文在线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山东糖酒副食品商业协会

山东糖酒副食品商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