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民说起礼仪之邦的山东,必定会谈起齐鲁大地热情到令人生畏的酒桌文化,以及眼花缭乱的酒水产业。
只是,最近10年来,山东日益繁荣的酒场背后,却是白酒、葡萄酒、啤酒产业的全面低迷,曾经辉煌的鲁酒产业,如今又是一个怎样的发展呢?
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多份民间调查,纷纷将山东列为全国酒量最大的省份。
山东人在酒量排名中排第一也是名副其实,山东人的酒文化有3千多年的历史,《水浒传》中那梁山的108位好汉很好地诠释了山东人追求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痛快。这不止是酒量的养成,也是我们热情的体现。
在山东人的酒桌背后还流传着其他人对于我们山东酒桌文化的另一种总结,就是“喝酒才能办事”“先喝酒,再谈事”“各种规矩各种喝,喝得晕乎乎的谈个啥?”
这确实是反映了山东酒桌上的风气,尤其是在2012年,中央政治局发布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后,整个中国的“三公”消费应声而落。这其中,山东的酒风转变,尤为明显。
2014年,在中纪委网站曝光的一份中国反“四风”地图上,各地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工作日午间饮酒和“酒驾”被处分的案例中,最多的是山东。
当年,山东公布了史上最严的工作日禁酒令,从山东最盛行的酒宴之风,整顿工作作风,转变工作态度。
不过,就像我们能从鲁酒发展中窥见山东经济发展一样,未来鲁酒的发展方向里,也藏着山东经济奋起直追的密码。
在经历了2012年~2015年八项规定带来的行业深度调整期之后,整个酒水行业都迎来了分化复苏的新发展阶段。
今年5月,中国酒业协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山东省白酒协会、山东省食品工业协会等行业主管部门在山东把脉鲁酒发展。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马勇认为,白酒消费正在从量的需求向质的提升转变,“依靠不断扩大的市场增量换取企业持续高速发展,已经不太可能了”。企业只有持续进行产品风味创新、产品品质提升,提供出高品质的产品,才能赢得更为广泛的市场。
在今年的八月份、九月份,我们酒业观察的记者走进了,即墨黄酒厂、古贝春中秋经销商亲情联谊会、中华老字号(山东)博览会等,和身在酒企第一线的负责人畅谈鲁酒发展的大方向。
他们都表示,现在鲁酒的营销方式不再追求走量而是“走质”,质量好才能使销售量高上去,才能做出山东自己的酒特色,才能再现鲁酒当年的辉煌成绩。
除了做好质量方面的把关,鲁酒还应该继续学习和进步,现在的社会,无论是哪一行业,要想做大做强只有不断创新,鲁酒人深知这一道理,开始一路向前。
古贝春集团在2018年推出的46度古贝元酱香白版和今年6月推出的古贝春水晶白版重新定义了中国高价值光瓶酒。46度古贝元酱香白版的出台也打开了年轻人的市场。还有山东燕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用蜂蜜、花粉等作为原料的低度蜜酒也得到了茅台集团大咖的认可,两大集团联手打造了一款适于女性饮用的30度商务用酒“情如蜜”。即墨老酒的即墨黄酒因其度数低、配料养生也成为了老年人睡前的必备佳品。
企业纷纷开启全新模式,以各自的特色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推广属于他们自己家的品牌。曾经见证了山东经济腾飞的鲁酒,如今还要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新时代、新机遇面前再次成为山东崛起的助推器。
编辑 | 房鸿瑶
责编 | 李双竹
审核 | 李明信
总编 | 薛剑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