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协会分析】由印度和东南亚国家家电进口政策调整引发的一些思考

2024.03.11 09:42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公众号中国家用电器协会
2018年,受全球贸易环境恶化、货币政策收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因素影响,新兴市...

2018年,受全球贸易环境恶化、货币政策收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因素影响,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面临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风险日益上升,持续增长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如以土耳其、阿根廷、委内瑞拉为代表的国家货币均出现暴跌。为防止国内金融市场出现大幅波动,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印度和东南亚地区国家均开始实施进口管制政策,以减少外汇流出,缩减经常账户赤字,提振货币。如2018年6月,伊朗宣布禁止1339种商品的进口,其中家电整机产品悉数在列;2018年9月1日,马来西亚恢复征收“销售与服务税”(SST),多数产品销售税率10%;2018年9月13日,印度尼西亚提高1147种进口商品关税中的进口所得税,其中家电产品中悉数在列,多数产品税率上调至10%;2018年9月19日,巴基斯坦宣布将提高5000种商品的进口关税;2018年9月27日,印度政府开始上调19类商品的进口关税税率,其中家电产品包括冰箱、洗衣机、空调、冰箱压缩机、空调压缩机5类。冰箱、洗衣机、空调税率由10%提升至20%,冰箱压缩机和空调压缩机税率由7.5%提升至10%。2018年10月11日,印度政府再次宣布上调包括电子产品和通讯设备在内的17种产品进口关税。


1、对中国家电业出口发展有何影响?

新兴市场国家相继实施进口管制政策,且作为生活耐用消费品的家电产品均受到波及,而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家电产品第一出口大国,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成本或将有所提升。对中国家电出口市场结构分析,新兴市场国家市场份额占比超过四分之一,2017年对新兴市场国家(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阿根廷、土耳其、波兰、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沙特、阿联酋、伊拉克17个国家)出口额154亿美元,同比增长14.1%,是拉动中国家电业出口增长的主要引擎。




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的背景下,加快生产地转换和加大新兴市场开拓力度已经成为全球和中国家电出口企业的共识,新兴市场国家的进口管制政策或将加快促进全球家电业向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拥有成本优势的印度和东南亚地区国家转移,中国家电业发展面临的“三明治”竞争格局或将日益凸显,出口持续增长压力将进一步加剧。


2、家电产业下一步是否会向印度以及东南亚地区转移?

在讨论家电产业现阶段是否会向印度及东南亚地区转移的时候,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

(1)印度以及东南亚市场的发展空间如何?

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家电普及率目前均明显低于中国,部分产品甚至不及全球平均水平,市场潜在发展空间较大。冰箱方面,除马来西亚和泰国普及率超过90%,其余大部分国家均不足50%;洗衣机方面,马来西亚超过90%,泰国和巴基斯坦超过50%,其余国家均不足40%;空调方面,均不足40%。从这个角度看,如果印度以及东南亚地区能维持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印度、巴基斯坦和东南亚国家的冰箱的潜在增量空间巨大。以冰箱为例,如果未来能达到中国目前的普及率,印度市场将有1.7亿台的增量空间。



(2)印度和东南亚地区作为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

优势方面,主要在于劳动人力成本和人口红利。劳动人力成本方面,根据ILO数据分析,2016年中国人均时薪约3.3美元,远高于印度、巴基斯坦和部分东南亚国家。其中印尼时薪最低,仅约中国的六分之一。


劳动人口红利方面,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分析,与印度、巴基斯坦和东南亚国家相比,2017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组成中,25-54岁人口数量占比居首,但0-14岁和15-24岁人口数量占比均最低,所以未来10-20年,印度、巴基斯坦和东南亚国家的人口红利优势将逐步显现。

除此之外,印度和东南亚地区国家的其他成本如土地成本、资金成本、能源成本、物流成本等优势也不容忽视。以电力和LNG(液化天然气)类能源成本为例,电价方面,除新加坡和菲律宾外,其他国家工业电价均不足10¢/kWh,明显低于中国的11.210¢/kWh。不过居民用电方面除缅甸处于低位外,其他国家优势并不明显,这与当地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有关。LNG价格方面,印度和中国目前水平相当。


从整体营商环境看,根据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报告》数据,近三年来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营商环境优化态势非常明显,2018年得分均已超过中国,印度与中国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

劣势方面,主要在于劳动生产率、基础设施、供应链等方面。劳动生产率方面,根据ILO数据分析,按2010年不变美元价格计算,印度和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的劳动生产率目前均不及中国,越南不及中国的四分之一,印度不及中国的40%,泰国约为中国的80%。


基础设施方面,根据世界银行数据,目前印度和东南亚部分国家通电率仍不及全球平均水平(87.4%),且大多数国家通电率均不及中国。如2016年印度通电率84.5%、缅甸57%、柬埔寨不足50%。另外,根据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报告》数据,除新加坡外,其余国家的物流和基础设施相比中国依然差距明显,并且中国处在稳步增长的态势。

供应链方面,根据德勤2016年《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报告》数据,在供应链完整性和供应商数量方面,印度和东南亚国家评分要明显低于中国,如印度得分4.6,而中国得分5.2(1分代表基本上不存在、7分代表极多)。以印度为例,根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数据,2015年印度冰箱、洗衣机、空调的本地化率分别为70%-75%、60%-70%、30%-40%。另外,产业集群发展程度也不及中国。


整体看来:

(1)在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全球贸易环境面临动荡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业发展面临的“三明治”竞争格局或将日益凸显,产品持续出口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剧。就家电行业而言,一些传统家电产品在发达国家市场的增长速度已经趋近平稳,而在以印度和东南亚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市场则具备较大的增长潜力。但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国家严苛的进口管制政策也对以该市场为主要目标市场的出口企业提出更严峻的挑战。现阶段,是否加快生产地转换和加大新兴市场开拓力度已经成为全球和中国家电出口企业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2)从生产制造来看,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家电行业发展的优势主要在于劳动人力成本、人口红利、政策支持等方面,劣势主要在于劳动生产率、基础设施、供应链等方面,综合看来,这些优劣势决定着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对中国家电业制造的替代中短期内仍主要在于家电产品的组装性生产和低端制造,我国家电行业的整体优势在一定阶段内仍是难以取代的。


本文来源: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信息咨询部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协会分析】由印度和东南亚国家家电进口政策调整引发的一些思考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公众号,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商文在线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