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每一句台词都像历史考点”、“镜头具有‘电影质感’”、“台词令人热血沸腾”……近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掀起收视热潮。该剧凭借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鲁迅等个性鲜活的人物“圈粉”。
《觉醒年代》成功打造出来的真实感和代入感,离不开服装、道具、化妆的功劳。那它究竟是怎样将服道化做到封神的境地呢?下面就一起来看下吧~
《觉醒年代》宣传海报
打造专属服饰
塑造鲜明角色
影视剧服装作为“角色包装”,是角色的一部分。服装采用不同的造型、色彩、材质,能表达出不同的人物性格、造型、甚至是心理活动。因此服装在塑造人物角色上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打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觉醒年代》的制作团队深入研究了1916年-1921年期间的人们的穿衣风格,最终共制作了约10500套服装!剧中每个演员都有专属于自己的服装,而主演的服装还不止一套。
正是由于剧组的艺术执念,我们才会看到“各行各业,各行各像”,不同的服装刻画出不同人物的风骨,神韵,为人物赋予情怀和灵魂,学生就是学生该有的精神气,工人就是工人的精神气,在街巷里展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全部都不突兀,都跟剧情和年代融为一体。
以蔡元培、鲁迅、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身穿长袍
陈独秀先生则根据剧情有时候西装,有时候长袍,有时候又不修边幅,呈现的是一个不羁之才。
胡适先生的西服总是熨贴的,精致的,这是剧组艺术匠心,通过服化道来呈现人物性格区别和立场区别。
工人穿着
将细节做到极致
展现年代质感
长袍马褂
辛亥革命1911年前后,中国男子流行传统服饰,是以穿长袍+马褂为主,这是最正式的男子穿搭。民国时期有文化有修养的人大多数穿着长衫,用于出行或会客等,若再正式点便加件马褂,显示出男子的修养,含蓄、谦恭、儒雅,是身份,体面的象征。
当时男子着长袍马褂穿搭之外,还有一些独特的配饰搭配从外国潮流物品相继传入中国,成为一种潮流。比如西式礼帽,围巾。
西装
西装是一种“舶来服装文化”。在民国时期,男子穿西服已经是一种时髦又体面的行头,不仅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西服东渐”已在文人雅士,思维新潮的男人生活中,明显地表现出来。
大衣
说起大衣,我们不得不提一个民国的时尚 icon ——溥仪。
中山装
长垣
中国职业装小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