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快天下养生锦囊】生病靠养生,作死怪医生

2024.08.30 18:30零食日记官网快天下大饭堂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养生大军日益壮大,有人做做样子,边蹦迪边泡枸杞,也有人兢兢业业,将养生大师们的话奉为圭臬,感冒不就医只喝果汁 ...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养生大军”日益壮大,有人做做样子,边蹦迪边泡枸杞,也有人兢兢业业,将“养生大师”们的话奉为圭臬,感冒不就医只喝果汁,最后把自己“喝”进了ICU。     “不看医生”可以解释为“怕看医生”,但还有一批人“没病找病”,喝果汁养生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还要“静脉注射果汁”……     果汁:我不是,不是我,我没有……   “没病找病”和“不看医生”的“养生邪教”,在医疗水平发达的今天仍然层出不穷,可想而知,古代的“养生邪教”教徒们,“作死”方式必然更加丰富。     养生,我都听圣人的     清朝时,书生吴永言得了种怪病,全身炙热、口吐鲜血,虽然用了凉药之后就能很快治愈,但停药不久就又复发,病情就这样断断续续绵延了三年。     这年冬天,吴永言求医于名医王孟英门下。王孟英见他的第一眼,就愣在了原地:数九寒天,在冷风与大雪中穿行过的吴永言不仅不穿棉衣,还热得满头大汗。    “不怕冷到如此地步,这书生怕是有顽疾在身。”王孟英心中暗暗有了判断,问过病情后,又替他诊脉,知道他体内一定有积热,只是疑惑为什么服用凉药清热之后,病情依旧反复。     病得久了,吴永言也“久病成良医”,看王孟英沉吟不语,便在一旁侃侃而谈:     “我的病,我知道怎么治!体内燥热,就服用芩连,以苦化燥; 烦闷而食欲减退,就服用生地,以甘缓滞......”   芩连、生地,都有清热凉血的功效     问题显然没有那么简单。面对吴永言的“抢答”,王孟英不置可否: 读书人得病之后,大多喜欢查阅医书,自医自病,往往弄巧成拙,难道他也犯了这个忌讳?于是,便赶紧打断书生的话,询问他是否经常自己给自己看病。     吴永言两手一摊,老老实实回答:“平日我只苦读圣贤,并没看过医书,更没有擅自用药,这些都是我从其他医生那里听来的。”     王孟英又想: 体内如此大热,治愈后又时时复发,就算没有吃错药,也一定吃了什么热性食物。于是又盘问起他的饮食习惯,也没发现什么异常。     书生看医生再次陷入沉默,便又开始侃侃而谈:    “我十年前读《论语》的时候,就把孔老夫子当做心中圣人,行为做法都向他看齐,饮食也不例外。平时,我不吃腐败的食物,不吃变色的食物,不吃难闻的食物,除此之外,为了学习夫子的养生,饭桌上不撤姜食……”     王孟英一听到 “不撤姜食”,急忙打断他的话进一步询问,才知道吴永言自十年前从《论语》里读到这句话后,就开始仿效孔圣人,每顿饭都要吃不少生姜,处于盛夏也从不间断。   今天的养生,也有“食姜派”     王孟英当时就明白了病因,哭笑不得,于是略略思考后对他说:     “姜性辛温,胃适喜温。孔子吃姜,确实益处不少。但是一旦过度食用,就会产生胃火,体内跟着大热,就像孔子所说的另一句话——‘过犹不及’。”     吴永言听见“过犹不及”,一拍脑袋又开始“子自诗云”,而王孟英这边已经拟好了处方:白虎汤中去掉甘草、粳米,加竹叶、竹茹、花粉、海蛇、荸荠、银花、绿豆,一天之中随时服用,并且千万不能再过食生姜。       白虎汤,见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清气热、泄肺火     吴永言谨遵医嘱,咳了不少粘痰之后,热象药到病除,不再吐血,病也彻底好了。   我有病,但你不许看     清代另一位名医余听鸿从师学医时,也遇到过这么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病人,不仅自己“作死”,全家人还跟着一块搅和。     一大户人家中有一位新婚少妇,停经三月,有医生说是怀孕,全家上下欢喜地不得了。结果到了第四个月,妇人的小腹突然开始胀痛,家人急忙再请医生,医生解释为怀孕动了肝气,便开了金铃子、左金丸之类的药,让妇人好好安胎。又小心翼翼“安胎”了一个月,妇人痛得更厉害了,家人只好四处求医,让余听鸿前去应诊。       金铃子与左金丸,均能够疏肝行气     余听鸿坐了十六七里路的车,又在江面上颠簸了小半天,到了病家,气还没喘过来,就被传唤去诊脉。     进了屋内,只见四面窗子紧闭,家中奴婢们团团围绕在床边,紧紧挡住床上的人。病人坐在帏幔里,与外面隔着好远,只把手伸出来。     余听鸿看见这个阵势,便知道这户人家还守着旧规矩,心中暗暗叫苦:看来今天的诊治不会顺利。他上前切脉,只觉得妇人的脉象既迟又紧,重按则生涩,心生疑惑:这妇人无论怎么看,都不像是怀孕,反倒像是血气为寒气所凝滞。于是,隔着帏幔问道:“肚子痛不痛?”     病妇不做声,而是旁边的人代为答道:“小肚子左边痛得厉害。”     余听鸿环顾左右,请求把帏幔撩开,好诊视妇人的舌苔。旁边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肯上前撩开帏幔。还有人低声嘟囔道:    “摸了脉不够,还想再看看我家少夫人……”     御医看病,也得隔着帘子     余听鸿知道除了守规矩的下人,帏幔里这位病妇也不是个开通人物,只好摇头作罢,接着问道:    “大小便怎么样?小肚子痛的地方按着硬不硬?”     病妇依旧一言不发。余听鸿心中暗气:“动物生病,都还知道叫疼。医生面前还一声不吭,这不是等死吗?”于是转身又问旁边的人,没想到个个都不言语,有的还低着头,捂着嘴偷偷地笑。     色不能望,音不能闻,问不能答。余听鸿对着帏幔呆坐了半晌后,心中气闷无法发泄,只好起身下楼,请纸书方。用桃仁做气汤,去掉芒硝,加归尾、延胡、香附等药材,并对病家嘱咐:    “小腹作痛,是因为气滞血凝。时间长了,要防止形成内痈!”     这时,只听得旁边又有女眷窃窃私语道:    “都有喜四个月了,连脉都摸不准,还说是什么‘内痈’!”     余听鸿一听这话, 顿时也有些怀疑自己的判断——难道妇人真的是怀孕了,只是一下子没诊出来?但想到屋内人的不配合,又不方便进一步诊视。     主家看来完全不相信他的诊治,余听鸿只好把刚才的话又嘱咐了一遍,希望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回去后,余听鸿回忆出诊的经过,向老师感慨:   “孙真人还没问诊要先询问病情,扁鹊见到病人的脸色就知道患的什么病。诊治病人需望、闻、 问、切四项,这家人却只让我远远地给病人切脉。隔靴搔痒,怎么能诊出实际病情?简直是拿生病开玩笑,实在荒谬!”     时隔不久,余听鸿听说病家果然没有用他的方子,而是又请了别的医生,都按照安胎养血治疗。     停经的第五个月时,病人生出寒热的病情,小腹肿硬,下身流脓,病家以为是小产,又急忙找来外科医生,但仍然不让近前诊视,于是有的医生说是横痃,有的说是便毒,方子乱开一气,病情也越来越严重,妇人终于生气日败而死。
      回看这些“作死”的古医案例,不知你是否发现,即使没有现代医学的先进手段,古代的医生们仍旧遵循着严谨的医学与诊治系统,不仅尽最大的力量与养生“脑残粉”们信奉的错误“教条”斗智斗勇,更在面对疾病、面对病人的不配合时仍极力挽救。与现代医生一样,他们在无能为力时内心同样充满了无奈与遗憾。    “养生邪教”的作死“教徒”们让人哭笑不得,然而这些听起来匪夷所思的故事,今天仍旧在不断上演。面对朝着错误道路一头栽到底的“教徒”们,医生也只能望而兴叹。     愚昧在医疗问题上表现得尤其可怕,泡泡红枣枸杞自然无碍,但提醒“教徒”们,为不当“养生”交的“智商税”,付出的代价可是自己的健康和身体。     注: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快天下养生锦囊】生病靠养生,作死怪医生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零食日记官网,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商文在线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快天下大饭堂

快天下大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