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快天下运营课堂】餐饮消费趋势:“空巢青年”不愿做饭 便利店“抢食”快餐市场

2024.08.30 18:32零食日记官网快天下大饭堂
谁离消费者越近,谁就越有发言权。便利店相比餐厅和外卖而言,离消费者更近,便利店就跨界打劫快餐的市场。应验了那句:打败你的一定不是 ...

  谁离消费者越近,谁就越有发言权。便利店相比餐厅和外卖而言,离消费者更近,便利店就跨界打劫快餐的市场。应验了那句:打败你的一定不是同行!     在公司楼下的便利店解决早餐已是不少年轻白领的生活常态。粥、寿司、饭团、包子、豆浆等花式早餐,花费在6至10元就能解决。     而午餐和晚餐有时点外卖,有时在便利店购买性价比更高的热餐或盒饭,后者的成本一般可控制在20元内。     ——如今,独居的“空巢青年”们不愿意把宝贵的休闲时间花在做饭上,随着热餐的引进,便利店成了新的“城市厨房”。
  1 白领偏爱热餐 便利店成“城市厨房”     《2018年中国新餐饮消费趋势研究报告》调研数据显示:42.5%受访的90后每周在家做饭次数少于4次,且每月在家做饭少于3次的比重是其他年龄段的两倍以上。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表示,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消费结构和观念都发生着变化,人们在家做饭或者就餐的比例在逐步降低。     取而代之的是,准成品销售越来越多,代餐、简食受到欢迎,外卖代替了大量的家庭就餐需求以及外出就餐比例的增加。       消费者的喜好犹如无形的手,重新分割着餐饮市场的“大蛋糕”。     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便利店TOP100”显示,在过去的三年(2016年-2018年),便利店业态在整个零售业态中处于最快的增长水平,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8%,这也显示出了便利店业态蓬勃的发展势头。     以“新物种”便利蜂为例,其门店数量年均增长近10倍,并且正在不断加大在餐饮领域的研发投入,在上海等地成为第一家售卖热餐的便利店,建构了一个由荤素、口味、配料、价格等因素组成的特殊“热餐矩阵”,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菜品上新。     据了解,便利店“热餐”的鲜肉、蔬菜均采购自中粮、顺鑫、福成五丰等企业,并采用金龙鱼非转基因大豆一级压榨食用油等品牌食材。     全套生产线购自日本,炒菜使用的蒸汽锅能够保证温度均匀,防止传统炒锅受热不均造成的食品安全隐患。     为确保加工好的食材安全配送至门店,冷链物流车上安装了GPS和蓝牙温度计,可以在后台实时监控车内温度,发现异常会自动报警,食材也会被当即废弃或被门店拒收。     更加苛刻的是,如果加工好的热餐4小时后仍未售出,鲜食PAD会自动报警,提示店员在摄像头下废弃。     年轻消费者虽然追求便捷,但要求并未因此降低,就是“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这对便利店等新型餐饮业态提出了挑战。   2 便利店上热餐鲜食,打劫快餐市场     热餐鲜食品类,已经被7-eleven、罗森等日资便利店品牌做成了招牌。     有数据显示,7-eleven鲜食销售占比50%,毛利占比60%。而本土便利店品牌内的包装食品销售占比约为85%,整体毛利率仅有25%左右。对比可知,本土便利店发力鲜食,核心原因是为了提升综合毛利率及日均销售额。     便利店的鲜食能力已经被资本重点关注。包括近年来获得融资的每一天、TODAY、见福便利、便利蜂、天天智慧、猩便利、131便利店几大品牌,均发力鲜食供应链,其融资总额超过数十亿元。         例如武汉TODAY打出了“鲜生活”Slogan,计划使鲜食销售占比达到45%。并开发包括中央库存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调度管理系统、物流运营系统在内的供应链云平台。     相比较依靠门店规模获取增长空间,打造云平台能够让TODAY凭借输出供应链技术,摊薄运营成本,开发盈利点,同时向生态圈靠拢。     鲜食对于便利店的贡献度毋庸置疑,罗森进驻南京时曾创下130平米单店日销11.8万元的业绩,其中鲜食销售占比40%以上。但长期来看,区域消费者能否养成从便利店消费习惯,决定着各品牌鲜食的成长空间。     例如有媒体报道,南京有一行为上班族代购早餐的生意,例如每份蒸饭加价2元,一颗卤蛋加价1元。一些生意好的代购常常月入过万,可以看出早餐摊点的销售体量不容小觑。     7-eleven、全家在日本、台湾能够凭借鲜食占据优势,与当地消费习惯紧密相关。一方面,上述区域有午市、晚市之分,其余时段少有餐厅营业,便利店恰好弥补上述空白。     另一方面,性价比也是便利店鲜食取胜的关键。例如全家一份午餐便当约为人民币15元左右,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选择在便利店内购买关东煮的消费者占比10.4%,而购买包子、盒饭等主食的的消费者占比分别为6.5%、4.1%。     随着超市餐饮化兴起,一些商超业态也在分割便利店鲜食的市场。例如盒马鲜生主打三公里内半小时送达,为消费者提供一日三餐。北京首航超市作为传统零售商,也在近年来发力中食业务,推出包子、热食、便当、寿司等多个品类,主打“生熟联动”。     在“懒人经济”盛行的背景下,代替便利店为消费者提供即时服务。相比较单一便利店门店来说,到家服务平台与外卖平台的选择空间更大,对于不愿外出选购的办公室人群来说,吸引力更大。     外患之下,本土便利店围绕鲜食布局,逐渐显露出焦灼之势。     一方面,这体现在商品同质化严重。盘点北京、福州、上海、陕西等地的便利店鲜食后发现,鸡排饭、卤肉饭等盒饭出现率极高,很少能见到具有区域特色的鲜食。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入局者众多,难免会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     以武汉市场为例、中百罗森Today便利、7TT,以及慕臣便利等品牌大多上线鲜食。“有消费者说以前是抱怨便利店没有热食可以吃,现在是不知道去哪家吃,一般都选距离最近的。”         上述现象反应出一个趋势,即鲜食品类正由日资便利店的”杀手锏“,逐渐变为本土便利店标配。如果一味按照日本模式机械引进,鲜食品类的优势将很难保证。     尤其是在本土品牌热衷于自建鲜食工厂的背景下,一旦产能大于门店销售、又缺少外部分销渠道,或将导致资金回收过慢,使其面临着巨大的运营压力。   3 创新:鲜食品类需有功能分层     “别人都做鲜食,你不能不做。但必须做好从差异化竞争力转变为基础配置的准备。”原全家便利店区域负责人认为。     他研究罗森在南京的市场表现后发现,本土市场对鲜食的需求正在出现功能分层。     举例来说,此前日资便利店是利用鲜食满足消费者对一日三餐的便利性需求,主打高性价比。     但在南京市场,罗森提供的鲜食更趋向于休闲食品作用,其鲜食功能类似于一家品质优良、上新频繁的甜品店。     据数据显示,罗森的畅销品类以甜品、蛋糕、网红商品为主,其研发的抹茶半熟芝士曾经引发抢购潮,一位博主仅依靠录制该蛋糕的试吃视频,便收获3.3万人次观看。但在包子、关东煮、便当等充当一日三餐的品类中,却效果不大。     相比较日资便利店依据本土需求调整鲜食定位,本土便利店则倾向于突破日式规则,从品类创新等方面发力中式鲜食。     邻几便利店总经理刘忠建也曾表示,“我们可以不完全照搬日本的鲜食做法,根据中国人自己的饮食习惯开发本地化的鲜食。”     举例来说,北京华冠SPAR便利曾在新开便利店中,用现场制作的包子、茶叶蛋等鲜食代替关东煮、饭团。         西安每一天在其最新开出的鲜食体验店中上线中式菜肴,此前还曾尝试过“便利店+麻辣烫”。     随着鲜食的功能分层更加明显。除了巩固商品研发、原材料采购、工厂生产、物流配送、终端销售等基础流程,便利店品牌很难做到多样化发展。     参考不少搭建鲜食工厂的便利店品牌,其门店数甚至未达一百家,其鲜食供应链如何提升稳定性、性价比也是一大难点。     一些投资人将目光投向了共享鲜食供应链等方向,他们希望借助一家便利店的鲜食运营能力,将其向外输出,引进更多客户,也就是第三方便利店。其中武汉TODAY、苏宁小店等企业已经率先下手。     “我相信,现在自建鲜食工厂的便利店企业,大多数不希望仅供自用。他们不像日资便利店那样看重垄断性,反而更关注盈利空间。”某资本方负责人评价称。

  注: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快天下运营课堂】餐饮消费趋势:“空巢青年”不愿做饭 便利店“抢食”快餐市场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零食日记官网,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商文在线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快天下大饭堂

快天下大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