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和柳州的饮食文化高度相关。在柳州,酸笋的作用相当于姜,是给河鲜去腥最主要的作料。


螺蛳粉里的螺蛳指的是石螺,比田螺小只,味道更鲜甜,但腥味稍重。所以在柳州人的厨房里,螺蛳与酸笋几乎**搭伴出现。
把石螺、酸笋和各种香料用油炒香,即为螺蛳粉的底料。


之后再把底料和猪骨、鸡架一起投入汤锅熬煮,几小时后,就得到一锅鲜到掉半**眉毛的螺蛳粉汤底。
柳州人实在太爱螺蛳了,以至于本地的石螺远远不够供应柳州人的餐桌。据说现在柳州市面上大部分的螺蛳,是千里迢迢从湖北进来的。


相比于其他米粉,螺蛳粉还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粉丝本身口感特别柔韧Q弹。


螺蛳粉的里的粉是米粉中专门的一个种类,在柳州被称为“窄粉”,是用一年以上的陈籼米做成的。
这种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黏性不强,放陈后蛋白质与油脂的含量会变低,所以才有这种独特的口感。


然而这种粉过分耐煮,所以螺蛳粉店都会提前把它们放在水桶里泡起来。
另一个有意思地方是,螺蛳粉里的辣椒油,通常是用剁椒泼油做成的。所以比起常见的干辣椒泼出的油,味道微微有一点点呛,而且更鲜更辣。


那有了螺蛳,酸笋,辣椒油和窄粉,是不是就可以做出地道的螺蛳粉了呢?
柳州人说:呵呵,naive。
“组装”一碗螺蛳粉
中国有太多种粉面类食物,各地对口味的侧重也有所不同:江浙人吃浇头,一定得是现炒的才最地道;川渝人吃作料,鲜香麻辣才过瘾;西北人吃麦香,机器压的面**比不过拉面师傅的手艺;
而**柳州人,他们吃螺蛳粉,大概吃的是仪式感。


除了螺蛳粉,柳州还有一个**特产是“秋名山神车”五菱宏光。而制作一碗螺蛳粉,过程也和造汽车差不多——它是被组装起来的。
提前泡好的米粉,丢进沸滚的大锅里烫过,顺便再折一小把空心菜同煮;


由生转熟的瞬间捞出,一齐卧在碗底,米粉和蔬菜都清清爽爽。


接下来要给这碗粉码上小菜,近距离观察师傅的动作,简直赏心悦目:
来一小勺切成寸丁的酸豆角和酸萝卜、来一小勺酥润的花生米、再来一小勺提味的榨菜;
然后是一搓鲜嫩的小油葱、一把爽口的木耳丝、几片酥脆的腐竹....






等它们规规矩矩地坐在碗里后,到了注入灵魂的时刻:把一瓢螺蛳汤浇进碗里,这碗螺蛳粉的证件照就此定格。


想吃的更讲究一点,还可以在标准的螺蛳粉之上,添加豪华的荤菜配料:


最常见的是卤蛋。另外,柳州人吃粉喜欢搭配动物的jio,特别是鸭掌和猪蹄,给鲜爽的汤底增加一丝肉欲。


虽说螺蛳粉的灵魂是酸笋和螺汤,但在柳州人看来,这碗粉里就没有配角。
这也正是吃螺蛳粉的妙处所在。你不像在吃单独的一碗粉,更像是在吃一场席。所以可不要小看了这些配料,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吃粉的体验。
柳州有好几千家螺蛳粉店,能让一位食客选择某一家店的原因,很可能就是这家腐竹炸得够酥脆,或者用的豆角一直都很新鲜。


这种对螺蛳粉高喊“我全都要”的习惯,已经内化成了每个柳州人的执念。所以,他们还把这份执念完整的装进了袋装螺蛳粉——

你看,所有方便面类的速食包装里,就属螺蛳粉拆出来的料包最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