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类型:家庭教育 文章编辑:学习能力

暑假,应该孩子快乐的开始,可是调查显示,却恰好相反。调查:100个孩子 八成孩子感觉不快乐。
暑假,记者针对“你快不快乐,为什么不快乐”的问题,对3岁~13岁共100名儿童做了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80%的孩子表达自己“不快乐”,不快乐的原因五花八门:
小明说:“我妈不让我看电视。”
小红说:“我想吃薯片,我妈不让。”
小乐说:“我不想上跆拳道课。”
悦悦说:“我想养小狗,家里不同意”
……
其中有一个答案,让记者惊讶,“谁来救救我吧,我要死啦!”这句话出自一个4岁小男孩的口中,原来是他的爸爸妈妈给他报了英语补习班,还有街舞、钢琴等3个特长班,而这个小男孩喜欢唱歌,想和小伙伴一起去游乐场、逛公园却遭到父母的反对。
孩子为什么不快乐?专家指出了三点原因:
第一:自身价值感的丧失 反而“点金成石”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能和特长,有的擅长游泳、有的爱好体育,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充分地展示孩子们的优点,根据个人的特点来决定他适合做什么,孩子们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做得顺心,这也就是他们的快乐所在。
为了让孩子上大学,出人头地,孩子的潜能和爱好被逐渐埋没和剥削。孩子身上风光的黄金点逐渐熄灭,最终变成了石头,孩子们的自我价值被抹杀,会让他们感到焦虑和郁闷,所以会不快乐。
第二:伙伴的丧失 丢掉了良性竞争
在青春期之前,孩子们最希望得到群体的认可,得到彼此的信任。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小朋友都关在门里学习,缺少了与外界的交流、与伙伴们的玩耍。孩子们之间的良性竞争没了,伙伴也丧失了,本该享受伙伴们带来快乐的时候,却遭到了限制,让孩子们感到不悦。
第三:公共娱乐场所丧失 剥夺孩子的互动性
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被商业化,篮球场地、羽毛球场地等免费娱乐、锻炼的地方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高楼林立或者收费限时。
孩子们娱乐的地方逐渐消失,或者收费,让孩子们的目光转向了网络或者电子产品,长期盯着屏幕、把握电子产品,孩子们身体不健康之外,也缺失了与外界的交流。孩子们玩乐的天地丧失了,孩子们无从快乐了。
基于家庭对孩子们的期望,利用一切的时间让孩子们“学习和坚持”,听见孩子们提到“玩耍”,家长们如同见到了“恶魔”。孩子长期处于郁闷之中,当然会不快乐。
在3岁左右时,是第一个逆反期,俗语说“三岁看到老”不无道理。孩子们内心深处自我心理防御机制分开,他们会把体验到的不快乐和快乐分类,比如孩子们认为玩是快乐的,学习是不快乐,一旦当他们接触了类似的情况自会自动分类。并且会影响很长时间。
其实,人们的内心深处存在什么就会看见什么,心情好看什么都是开心的,心情不好看什么都是黑暗的。快乐、忧伤都是可以积攒的,有了很多的快乐和幸福,长大后快乐就会越来越多,反之从小积攒了很多的不快乐,长大后内心负性情绪也会随之增加,心理的负性东西太多,幸福指数当然会降低。
负性情绪积少成多,最终会影响未来的幸福感,严重的还会影响到身心的健康。
建议:家长重新定位“孩子的快乐是什么?”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家长要重视孩子们是否快乐,如果发现孩子们的不快乐要积极引导和改善。孩子在不同年龄段需求也不同,家长们掌握好孩子的需求,“对号入座”。同时,家长们要顺“客观”而为,充分了解孩子的爱好和特长,激发孩子的潜能,减少逼迫性的学习,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家庭的和谐会给孩子营造出一个温馨、幸福的氛围,让孩子从小体会到幸福和快乐,对他们的身心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家长统一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同样重要,不至于让孩子产生矛盾心态,能感受到融洽的氛围。
可能你会喜欢:
学习能力:武汉一老师10年不留作业 教出的学生100%考上大学
学习能力:家教市场火爆使减负有名无实
学习能力:逃学3男童 楼顶安个家
学习能力:广州一小学“减负”已12年 减负不减质
标签: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训练 学习能力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