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中学校长集体反思:我们培养的学生只会考试,无

2024.10.30 16:54东方司乐官网东方司乐
中学校长们真的不怕考试? 美国教育从来不谈创新,但处处体现着创新。 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还记得第一次异国考察时,简直不敢相信美国 AP 课程如此上课。老师不注重教给学生知识

中学校长们真的不怕考试?

  “美国教育从来不谈创新,但处处体现着创新。”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还记得第一次异国考察时,简直不敢相信美国AP课程如此上课。老师不注重教给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阅读,课堂上活跃讨论——核心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更重要的是,AP课程分为3个级别、9个层次,对最优秀的学生上不封顶,其他孩子则根据自身水平选择相应程度。

  “课程本身也许并不重要,但课程实施过程很关键。”在刘长铭看来,学习是脑神经构建过程,创造是脑神经活动的一部分。长期处在被动学习、还是主动创造状态,将对脑神经的构建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但真正放手的校长也有烦恼。人民大学附中校长刘彭芝有个叫赵柏闻的学生,初中就表现出科研方面的过人天赋,高一时跟随中国农科院教授参与实验研究,高二时得到刘校长允许,放弃学业去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现已是项目负责人的赵柏闻,参与撰写的论文发表在《科学》杂志。刘彭芝曾经花了几个月时间与京城名校接触,结果它们都表示无法突破大学招生的硬性规定,因为赵柏闻没有参加高考。吉林大学附中校长崔贞姬也很郁闷。她很清楚学校应当为特殊学生创造适宜环境,但事实是,不少在某些学科冒出来的孩子,终因担心无法通过高考进入相关专业,最终放弃钻研,又回到既定轨道。

  “关起校门,校长就是国王;关上教室大门,老师就是国王!”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教授疾呼,好的教育者不应惧怕考试,别为考试所累。但中学校长们又有多大胆量?

  大学能不能实现宽进严出?

  “中学与大学的衔接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还是要解决选拔机制问题。”中国科技大学招生处处长蒋一教授有些无奈。而在刘长铭看来,“既然无法为学生进入上一级学校创造更多方式,那能不能考虑宽进严出呢?”

  刘长铭告诉记者,人的成长有一个瓶颈,我国孩子的瓶颈在高中毕业。以此倒推,这个瓶颈会严重影响一个青少年12至18岁的成长经历。“据我了解,现在奥数开始进入幼儿园,幼儿园也分起快慢班,这个瓶颈大有下移的趋势。”

  刘长铭表示,如果以是否毕业、而不是上不上大学为人才选拔的标准,不仅客观上能让更多青年人进入大学,而且将对大学阶段的学术风气产生革命性的作用。

  科学研究表明,专业创新动力更多表现在接受完大学教育之后,这无疑对大学教育提出了很高要求——对于未来的创新人才,大学所给予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终身发展的动力。

  刘长铭说,“如果孩子在12至18岁能得到更好的成长环境,如果大学能对人进行更好的塑造,并传递给学生一种真正的创新动力,那拔尖人才才有破土而出的希望。” 

 
中学校长集体反思:我们培养的学生只会考试,无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东方司乐官网,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商文在线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东方司乐

东方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