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不要让“听话”抹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2024.10.30 18:12睿丁悦读馆官网睿丁悦读馆
前几天去朋友家玩,看到她家5岁的小女儿趴在桌子上画画。孩子的奶奶一边在旁边陪着她,一边不住地指导: 这个太阳应该是圆的,你怎么画成三角的了? 这里的两个颜色搭在一起不是很好

 

 

前几天去朋友家玩,看到她家5岁的小女儿趴在桌子上画画。孩子的奶奶一边在旁边陪着她,一边不住地“指导”:

 

“这个太阳应该是圆的,你怎么画成三角的了?”

 

“这里的两个颜色搭在一起不是很好看,你试试这个绿色的吧。”

 

“上次画画课上,老师不是教过怎么画小熊吗?不是你这么画的……”

 

奶奶的“谆谆教诲”,让原本努力“创作”的小姑娘越听越不耐烦,最后直接把笔扔下跑回了屋里看动画片去了……

 

 

 
01
 
被忽视的“创造力”
 

 

很多家长总觉得小孩子什么都不懂,需要我们大人从旁指点,教会他们一些身边的“规则”和“常识”。

 

但事实上,这种不受常规束缚的“创造力”才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财富”,同时也是他们未来通往成功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拥有创造力的孩子在面对任何困难时都能灵活应变,充分发挥想象力,不拘一格找到N种解决办法,从而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上升空间;

 

而缺乏创造思维的孩子往往做事古板偏执、不懂变通,因此也很难在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突破。

 

前面提到的那个奶奶的做法,让我想到曾经看过一个名叫《Alike》的西班牙动画短片:

 

清晨,父亲为还在蹦蹦跳跳的儿子整理好书包,父子俩一同出门上班、上学。

 

 

在这座城市里,每个人都行色匆匆,活得苍白无趣。

 

 

而唯一的色彩,便是一个在树下享受音乐的拉琴人。

 

 

儿子对这个拉琴人很感兴趣,不仅驻足观察他的一举一动,还兴致勃勃地模仿起他拉琴的动作。不过这个游戏很快就被父亲打断,并将他送到了学校。

 

 

在英语课上,儿子联想到那位拉琴人,将字母画成了可爱的涂鸦。当他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创作时,却被严词制止,并要求他和别人一样抄写“ABCD”……

 

 

每天上学经过拉琴人时,孩子都会停下聆听,也会一次次被父亲无情地拉走;而他的“创作”,也同样一次次地被人否定。

 

渐渐地,原本活泼的儿子变得无精打采,连代表快乐的橙黄色都渐渐“褪色”了……他不再兴奋地扑进爸爸的怀抱,也不再涂涂画画,而是和别人一样机械地抄写着单词。

 

 

看着儿子的作业本,父亲渐渐意识到:他扼杀了儿子鲜明的个性,也磨去了他与生俱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在的儿子,一点儿都不快乐……

 

 

这个短片没有一句台词,但却通过音乐和色彩的改变,给为人父母的我们敲响了警钟:

 

为了培养一个听话、懂事、成绩好的“乖孩子”,而“牺牲”孩子的快乐、个性、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到底值不值得?

 

 
02
 
被误解的“天才”
 

 

事实上,很多孩子天生就拥有很强的创造力,但他们往往却被父母和周围人所误解和忽视:

 

有的孩子喜欢“编故事”,当他们描述某件事时,总会在叙述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象,而这种表现也常常被人误认为是在“撒谎”。

 

但这恰恰是孩子想象力丰富、看待问题角度独特的显现——他们会在脑海中勾勒出事情的画面和场景,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想法。

 

不过由于孩子年龄还小,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比较差,所以才会在描述过程当中出现前后矛盾、逻辑不通等问题。

 

 

还有一类孩子很喜欢恶作剧,比如把小伙伴的玩具偷偷藏起来,或者从角落突然蹦出来吓唬人……总之,就是大人眼里的“捣蛋鬼”。

 

但根据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托马斯·卡尔博士的调查显示,这些喜欢恶作剧的孩子其实拥有很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实施一个恶作剧需要孩子提前思考和设计出一个新奇的方案,实际上动脑的强度相当高。这个思考过程实际会对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起到很好的催化作用,只要家长稍加正确引导,就能挖掘出孩子的无限潜能。

 

作为家长,我们要清楚地知道:帮助孩子提升创造力,远比他们当“乖孩子”、考几次100分重要得多!

 

 
03
 
提升创造力的三件事
 

 

为了提升孩子的创造力,以下三件事爸妈们一定要做到:

 

1、不要打击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生来就会对很多事物产生兴趣,而这种好奇心会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索欲,然后激发出孩子旺盛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

 

就连爱因斯坦都曾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才,只有强烈的好奇心。”

 

当孩子在发现、思考的过程中获得满足与成就感后,他们才会愿意继续开动脑筋,寻找、发掘更多的问题。

 

因此在保证他们安全的前提下,我们不要阻止孩子主动去探索、了解身边的新事物,也不要在他们寻求帮助时以不耐烦的态度敷衍了事。

 

“你没看到我在忙吗”“去找你爸/你妈去”这类的话,可一定不要再说了!

 

 

2、帮助孩子更加独立。

 

如果想要孩子拥有创造力,首先是要培养他们学会“独立”。

 

这个“独立”并不仅限于独立思考的能力,它还包括主动观察身边的事物、拥有强烈的求知欲以及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等等。

 

毕竟创造力不能只限于嘴上说说,更重要的还是将想法转变为现实。大开脑洞创新思维+动手实践解决问题,才是帮助孩子获取成功的正确做法。

 

3、鼓励孩子打破“常规”。

 

袁隆平说过这样一段话:

 

“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热讽,不要怕别人说你标新立异。只有敢想敢做敢坚持,才能做科技创新的领跑人。”

 

不管是新的事物还是新的想法,都代表着之前没有人尝试过,也就有可能出现错误。这不仅需要孩子思维活跃,还要拥有打破常规、直面挫折、坚持探索的勇气。

 

另外,当孩子因尝试新事物而犯错时,家长不应该一上来就“迎头痛击”,而是要以包容的心态给予他们鼓励,并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吸取经验教训。

 

当然,“创造力”也并非空中楼阁,光凭天马行空的想象是完全不够的。

 

我们需要引导孩子通过学习、阅读来增加知识储备,当拥有一定学识之后再跳出既有框架,选择新的思考角度,最后通过实践真真正正地解决问题。

 

不要让“听话”抹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睿丁悦读馆官网,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商文在线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睿丁悦读馆

睿丁悦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