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克生物讯:
未来医学的新希望!
自1976年科学家首次在骨髓中发现间充质干细胞以来,全球医学界掀起了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热潮。2007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已批准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治疗造血移植排斥的一线药物进入III期临床。截至目前,在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共同建立的网站中,记录有关间充质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的共有370多项,其中在中国进行的就有100多项。

理论上,间充质干细胞不仅可以用于临床治疗一些难治性疾病,如防治造血移植后的免疫反应、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脊髓损伤、糖尿病、肝硬化等;在美容抗衰方面也显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能从细胞层面解决身体出现的各种问题,达到疾病康复、对抗衰老的目的。
间充质干细胞给未来的再生医学带来了新希望,可能成为最具临床应用前景的干细胞,随着研究的继续深入必将极大地造福人类。
干细胞的“超能力”可远不止一种,今天我们介绍一种更加智能的,叫“归巢性”——所谓归巢性,是指当我们的机体遭受损伤时,间充质干细胞会自发去向损伤部位的特质。归巢也是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安全有效应用与临床的关键支撑特质。

干细胞的“归巢”特质,仿若赋予它一个GPS导航,指引着它寻找最终的归处——需要它奉献、修复的工作岗位,人的体内遭受创伤的组织与器官。
2010年,Saito等人首次证明了干细胞的归巢能力。之后大量的不同研究发现,当组织损伤后,移植入人体的外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优先向炎症区域和损伤组织归巢,缺血损伤的组织更能吸引间充质干细胞的归巢,并且归巢至损伤处能发挥治疗作用。
间充质干细胞的移植方式通常包括动脉输注、静脉输注、局部注射移植等,然后利用其归巢性修复特定损伤组织。
实验显示移植的时间和数量明显影响间充质干细胞的归巢能力。
案例内容来源网络,由山东省人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奥克生物)整理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