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克生物讯:

本报北京9月13日电(记者齐芳)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脏疾病,尽管及时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治疗方法可以挽救部分心梗患者生命,但对于严重的陈旧性心肌损伤,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戴建武再生医学团队与南京鼓楼医院王东进教授团队合作,开展了国际首个可注射胶原支架材料结合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9月10日,研究团队在学术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在线发表相关研究成果:自2016年3月起开始招募陈旧性心梗患者,通过44例入组受试者1年期的随访,结果表明细胞及材料移植安全性良好,胶原材料联合干细胞移植在一年后可显著减小患者心脏梗死体积,并且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心脏评级改善,对于术前病情较重(心脏射血分数小于40%)的患者,效果尤为明显。


戴建武团队与南京鼓楼医院王东进团队合作,开展临床前大动物实验,检验材料与细胞移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在动物实验获得明确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估的基础上,团队进一步制定临床试验方案,完成伦理审查及国际临床研究注册,在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及重点部署项目“组织器官再生与损伤修复”的资助下,开展可注射胶原材料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这一临床研究的基本入组标准为心功能小于45%的需要进行搭桥手术的陈旧性心梗患者。经过三年多的努力,该研究共入组50例患者,完成了44例病人术后1年随访。
结果表明细胞及材料移植安全性良好,在恶性事件(死亡、肿瘤、持续性心动过速、心衰再入院、心律不齐等)发生率、生化指标、免疫指标等方面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相比于对照组,胶原材料联合干细胞移植在一年后可显著减小患者心脏梗死体积,并且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心脏评级改善。对于术前心脏射血分数小于40%的患者效果尤为明显:在搭桥及干细胞和胶原材料联合注射后一年时,心脏射血分数平均提升9.35%,而对照组分别提升为6.59%(搭桥手术联合干细胞移植组)和3.62%(单独搭桥手术组)。
这是国际上第一个可注射支架材料结合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研究首次证明了可注射材料联合干细胞用于心脏病治疗的临床安全性及可行性,并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为后续大样本临床试验奠定了基础。
案例内容来源网络,由山东省人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奥克生物)整理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