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宋朝杨万里都爱喝牛奶,你呢?

2025.01.04 16:00秒火食品代理网秒火食品代理网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才从欧洲引进奶牛,在此之前,天朝主要是本土黄牛、水牛以及藏区牦牛。所以,无论哪一种牛,产奶量都是很少的...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才从欧洲引进奶牛,在此之前,天朝主要是本土黄牛、水牛以及藏区牦牛。所以,无论哪一种牛,产奶量都是很少的,这也决定了古代牛奶少有人问津。

牛奶以及乳制品作为食品出现,晚至唐朝。并且当时只是王公贵族的盘中之物,布衣百姓喝不起啊。相比较,彼时羊奶更为流行一些。值得一提的是,唐朝佛教文化盛行,寺院僧人不吃荤,因此高蛋白的牛奶及奶制品也就成了他们的最爱。由于唐时僧人地位很高,他们可以要求附近的农户为他们提供牛奶。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上,多有农妇正在挤牛奶的画面。

唐朝著名大诗人白居易,也是乳制品的忠实爱好者。大冬天睡到太阳晒屁股,起床后干什么呢?当时没有手机、没有微信微博,不然他肯定是个大V,篇篇100000+。“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慵馋还自哂,快活亦谁知。”翻译过来就是:用雪水煎一杯茶,用牛奶煮一碗粥,我白居易真是又懒又馋又快活啊!

到了春天,白诗人又想吃什么呢?“今朝春气寒,自问何所欲。酥暖薤白酒,乳和地黄粥。”翻译过来是:酥油野蒜酒,牛奶地黄粥,既暖胃来又解馋,诗人满血复活!

来到宋朝,在经济与社会都取得长足发展的背景下,牛奶及乳制品终于走入寻常百姓家。北宋时,首都开封出现了经营牛奶及奶制品的私营食品店——“王家乳酪”。南宋时的江浙一带,牛奶已经成为了百姓日常生活的常用佐餐。

大诗人杨万里在杭州为官,有一次过除夕,一直等不到牛奶和糕点,不由得赋诗感慨:“雪韭霜菘酌岁除,也无牛乳也无酥。”如今是“有汇源才叫过年”,那时候杨大人的意思是:没有牛奶和酥油,怎叫过年!

愤懑溢于纸上。好在杨大人贤才高士,体察民情,想来也不会为难送奶到户的快递员。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则已经开始在牛奶中寄托视觉艺术、审美追求了。“槐柳成阴雨洗尘,樱桃乳酪并尝新。”在刚刚落过一阵新雨的河边树下,端起盘中洁白凝润的乳酪和红艳欲滴的樱桃细细品味,这色彩与质感,怎一个清新了得!

樱桃和乳酪如今早已是寻常食材,朋友们如今完全可以试试陆诗人的情调吃法。

元明清时期,由于人口增长迅速,粮食压力增加,大量的牧场草地被开垦为农田,使得奶用牛(仍然是黄牛)大量减少,社会失去了供奶源,在宋代民间兴盛一时的喝牛奶的习俗也就渐渐衰落。

即便如此,上流社会也偶尔会有在高档宴会时以奶制品为点心的习惯。世家子弟散文家张岱家传“私家秘制”牛乳酪,自家养一头牛,每天挤下鲜奶放在盆中,静置一夜,然后取下牛奶表面上自然凝成的精华,放入锅中熬煮,同时,按一斤乳配四杯茶汁的比例,加入秘制兰雪茶的清汁。如此一来,一杯浓郁又清新的“奶茶”就诞生了!

稠密的奶味和淡淡的茶香融合在一起,用张岱自己的话来说,“吹气胜兰,沁入肺腑,自是天供”。真是风流士大夫,喝杯奶茶都这么讲究,词儿还不少!

鸦片战争后,在中国的老外为了喝鲜奶,特地从欧洲运来奶牛与中国黄牛配种,这也是奶牛第一次登上中国的舞台。时移世易,二十世纪后奶牛凭借着专业优势从黄牛手里接过了为中国人民提供牛奶的光荣任务,而改革开放以后为了丰富营养改善体质,富裕起来的人们对于牛奶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

1949年,中国奶牛的存栏数量大约只有4万头,到2010年,已经达到了1420万头。如今,伊利、蒙牛年销售额均已突破500亿,三元、光明、新希望、现代牧业、辉山、君乐宝、完达山、西域春、卫岗、白帝、燕塘、皇氏、三联等牛奶品牌,每天源源不断为正在打拼的年轻人、退休注重养生的老年人以及嗷嗷待哺的婴童提供好牛奶……

原来一杯牛奶中富含这么多故事!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宋朝杨万里都爱喝牛奶,你呢?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秒火食品代理网,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商文在线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秒火食品代理网

秒火食品代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