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全国布局,或将成地方饮料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继北冰洋在安徽建厂后,天府可乐作为另一个地方饮料企业,也开始将谋求全国布局。
天府可乐集团与自身的控股股东重庆轻纺集团以及社会投资者近日签订《天府可乐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书》等一系列合作协议,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据悉,两个集团以核心技术和生产设备作价入股20%,社会资本以货币出资占股80%,并将谋求全国布局,力争十年内实现年销售额达20亿元目标。业内人士认为,天府可乐打破原来体制,引进社会资本有助于企业改革,但要布局全国,天府可乐需要重构产品、渠道和品牌,难度很大。
调整架构全国布局
本次天府可乐混改,采用重庆轻纺集团和天府可乐集团的存量知识产权,以及设备作价入股的方式合作,国资方占股20%、社会资本方占股80%。据了解,社会资方由两名自然人、三名有限合伙企业组成的民营联合体,以货币形式出资。
“具体合作方不便透露,但这些主体均来自重庆当地。”天府可乐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这次的合作伙伴,是经过多方比较后定下来的,对方之所以投资是因为看中了天府可乐的品牌价值。
据了解,此次合作双方更加明确了责任和义务。“天府可乐与联合体方就强制分红,对减少注册资本、合资公司的分立、合并、解散等重要事项的否决权,也就在合作未达到预期时可强制退出等方面进行了约定。”重庆轻纺集团副总经理徐阳透露。
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从目前发展阶段来看,天府可乐通过混改可以众筹更多的资本,并且降低各个投资资本的风险,聚合更多力量。
有了资本的介入,天府可乐也在谋求更大发展。据介绍,混改后的天府可乐立足于植物型保健功能的碳酸饮料的定位,在立足川渝的基础上拓展全国市场,并力争在十年内实现年销售额达20亿元的目标,年产量达到60万-100万吨,实现年利润2亿-5亿元,与百事可乐、可口可乐三分天下。
面临多渠道挑战
事实上,通过混改,天府可乐可以获得布局全国需要的资金,摆脱目前的亏损压力。但除了资金,天府可乐需要解决更多问题。“此次混改,天府可乐以商标和设备入股,价值连年亏损,说明天府可乐资金链非常紧张,引入社会资本可谓雪中送炭。” 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表示,不过天府可乐欲在全国布局,从产品定位、产能、供应链、渠道等各方面都有不小的挑战。
朱丹蓬认为,天府可乐定位于植物型保健功能的碳酸饮料,并不符合当前健康饮品的发展潮流。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碳酸饮料产量达到巅峰,产量达到1810.66万吨,此后销量持续下跌;2017年碳酸饮料产量跌至1744.41万吨。碳酸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在半年内推出雪碧纤维+、可口可乐纤维+两款新饮料,以提升碳酸饮料附加值。
不过,在天府可乐总经理钱黄看来,碳酸饮料市场并未真的下滑,只是品类的总量上升了,碳酸饮料的增长只是没有跟上整体水平,“碳酸饮料市场下滑是不存在的事情。未来碳酸饮料市场应该会保持2%-3%的增长速度,并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钱黄表示。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认为,天府可乐必须正视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的现实。定位草本植物健康饮料不失为一种有利的尝试。在挖掘已有碳酸饮料市场的同时,在多个细分市场进行精准营销,才有可能获得长足发展。
走出自己原有的区域,意味着企业将迎来更大的消费群体,对于很多饮料企业来说就等于进入了更大的消费市场。尽管目前,天府可乐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毕竟布局全国不是简单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