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品饮料行业中,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调整不断深化,对于每天的繁杂工作,很多经销商也在面临着市场中的挑战,在经营管理中,经销商们都会总结出很多经验,那么经营管理中的十大难点,这些您都知道吗?
一、经营方向:做产品专家,还是做渠道专家?
这个问题涉及到一个定位的话题。经销商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将其转化成竞争优势。每一位经销商都在承受着市场的积压,同行的竞争。在与厂家,与同行间,与零售终端,与分销商之间存在着利益的搏弈。在每一轮回的搏弈之中,都在拷问着经销商你手上有多少张牌让你取得胜利。这就要求经销商必须在行业中建立起自己的区域优势。
二、企业发展:以利取胜还是以量取胜?
快速消费品的经销商都有一个深刻的体会:“畅销的产品不赚钱,赚钱的产品不畅销”。既赚钱又畅销的产品少之又少。这是市场竞争,产品流转速度快所造成的。这让经销商分成两大门派:一类是毛利率低于10%的产品我不做。另一类是我经销的产品,只赚5个点。多了不赚。这两种门派态度截然相反,但各有各的道理。一类经销商的想法是:“无利不起早”。不赚钱的鸡肋产品做它干什么?毛利率低于10%,再扣出储运,人工,损耗,利税等,就是一个搬运工。第二类经销商的想法是:“薄利畅销”。利小但量大一样赚钱。
三、管理架构:家族型管理如何转变?
经销商大多起源于家族型夫妻老婆店的模式。男主外,女主内,小姨子做财务,老丈人管仓库。这种家族型的管理模式在企业起步,发展阶段起了重要的作用。亲情化的管理体现出的合力,让经销商完成了原始积累。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家族型的企业的弊端暴露无遗。
四、人员管理:如何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
经销商对业务人员的考核大多比较的简单。一般都采用基本工作加销售提成的模式。这种模式比较简单和粗放。在实际过程中,会遇到以下三点问题:一是产品什么好销,业务人员就销售什么。不利于新品的推广。二是产品销售进入淡季阶段,会引起业务人员的惰性心理甚至人员的流失。三能力较强的业务人员,离职后单干。增加了竞争对手。
五、库存管理:如何应对厂家不合理的压货?
厂家的业务人员为完成每月的销售指标,或者厂家为加速资金的回笼。往往会要求经销商不合理的压库。给经销商增添了经营风险,影响到企业资金的正常回转。
六、客户管理: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分销渠道?
经销商要取得某一地区的代理权,就必然在这地区内建立其自己的分销渠道系统。在建立分销渠道方面,经销商还有一种截然相反的做法。不要分销商,自己在县级市场设立办事处。这种方式当然是比较快捷,掌握力也强。但这种模式一是让自己管理线和资金链拉长,增添经营风险。二是营运成本加大,盈利能力削弱。
七、客户谈判:如何推卸商超系统不合理的收费。
对现代渠道--KA卖场超市,大多经销商是又爱又恨。对经销商而言,商超卖场是采购是条喂不饱。各项费用名目繁多,年年加码。尤其是到了年初,与这些卖场签订合同时,对方开出各项不合理的费用,如何去应付,这让经销商头疼。
八、资源管理:如何争取厂方大的费用支持?
经销商做强做大,离不开厂家的支持。厂商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才能打开市场局面,获得双方共赢。
九、资金管理:如何控制应收账款?
经销商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有应收账款的发生。许多经销商喜欢现款现货的经营模式,利润虽然薄点,但赚在自己手中的钱是实实在在。但现在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实现全额的现款现货,难度重重。尤其是做商超的经销商,应收帐款数量相当庞大。
十、利润分析:如何实现利益较大化?
经销商所经营的产品,销量有大有小,利润有高有低。经销商在经营过程中要有所区别,合理搭配。销量大的产品,往往利润低,资金占有量大,要适当控制销售量。而销售量不大的产品,往往利润高,应作为重点推广对象。
以上就是经营管理中十大难点的内容介绍,市场每天都在不断调整,经销商们也在奋力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通过以上方法能够帮助经销商们遇到的难题,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