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被大家都喜欢的美食,是不是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想问问有面儿串串香火锅被大家心心念念是什么感觉!但是哪怕大家都很爱吃串串香,但关于它的过于、现在以及未来,又有多少人去了解过去分析过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走进串串香文化的历史,带你感受它们的前尘往事。你知道有面儿串串香火锅的前世今生吗?
四川小河帮的自贡、内江,在川菜盛行的时代,也成为盐业的主要产地。而驱磨熬盐大量使用的水牛,除了牛肉作为经济产物售出,剩余的牛杂,俗称“下水”,无用则经常扔之江河,反而成为干体力活的船工和纤夫们热爱的美食。
最初的时候,船工和纤夫创造了麻辣烫的吃法。他们在拉纤之余,在江边拾上几块石头,支起瓦罐,舀几瓢江水,撸上把干柴生火,在罐里加入蔬菜,放入海椒、花椒,八角等调料,涮烫食之,吃后滋味美不可言。一则吃了能有体力充沛,二则,加入麻辣香料烹煮过后的牛杂,不仅没有了膻味,还可以消除疲乏,胃口大开,三则,围地而坐,闲话家常,好不乐哉。
后来,码头上的小贩见这种涮烫方式有利可图,便将菜品和炉具加以改造,置于挑担两头,边走边吆喝,江边桥头卖劳力的朋友便围着担子享用起来,这样火锅渐渐广泛流传。记得儿时,久居拉萨。因为藏区的物资匮乏,没有见过液体酱油的我,更不知道麻辣是何等滋味。1985年回到成都,记得那时候第一批做火锅的小贩,主要在春熙路青年宫电影院门口,支起一口蜂窝煤泥炉,熬一锅浓香的麻辣卤水。当时的菜品还很简单,只是烫煮兔腰一种食材。“兔腰”采用兔的新鲜腰子,放在料酒、大葱、姜片等调料中腌制,然后穿在竹签上,2角钱4个。小老板们就是厨师,几十根竹签一把抓住,然后放入各家沸滚的辣卤汤料中,烫煮大约1分钟左右,便奉上了食客们最爱的串串。
吃的时候,每串根据自己的嗜辣程度,蘸着手工炒制研磨的辣椒面,入口不仅有肉质的鲜嫩,还有一种肉汁爆浆的愉悦,而麻辣更是十足的刺激味蕾和神经。记得,当时有一家特别好吃,老板喜欢用签子穿一些菜品,因为菜品新鲜,麻辣香够劲,所以尽管没有招牌,也被食客们给了个名字“有面儿串串香火锅”。
时至今日,有面儿串串香火锅依然靠着它热情如火的舌尖记忆驱散着食客们心中的忧愁与疲惫,走进店里,来一锅串串香,走出店里,舌尖麻溜心尖滚烫,一天的疲劳都仿佛烟消云散。人间那么苦,唯美食不可辜负,有面儿串串香火锅在历史的长河里不断地向前不断地承载着人们消散的记忆。
关于品牌 · ABOUT >>(点击访问品牌链接)-
-
- 【有面儿串串香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