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菜作为一种与麻辣烫相近的餐饮形式,起初并未获得大众的广泛青睐。U鼎冒菜作为这一细分赛道中的代表品牌,其发展历程充满挑战与转折。近日,被市场称为“冒菜第一股”的U鼎冒菜正式挂牌新三板,引发行业关注。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回顾这段重走创业荆棘路——U鼎冒菜的成长轨迹揭秘!

无需专业厨师、初始投入较低、受众覆盖广泛……只要选址合理、产品品质稳定、门店环境整洁,这类餐饮项目通常具备较强的盈利潜力。正因如此,麻辣烫成为全国范围内开店率较高的“大众化”餐饮品类之一,而U鼎冒菜的迅速崛起也印证了这一趋势:成功登陆新三板,迅速将公众目光聚焦于这个垂直细分市场!透过U鼎冒菜的资本之路,我们得以窥见整个冒菜行业的发展脉络。
自带浓厚的海底捞基因
2012年7月,苟轶群、杨利娟与袁华强共同创立U鼎冒菜。三人此前均在海底捞任职。然而在成立后的头两年,公司发展迟缓,仅开设了3家门店,在产品研发与市场拓展方面未见显著成效。
透过U鼎冒菜登陆新三板,洞察冒菜行业的演变历程。
2014年及2015年,优鼎优连续两年处于亏损状态,净亏损分别达305万元和358万元。面对困境,苟轶群引入海底捞联合创始人施永宏参与公司治理。随后,施永宏夫妇迅速整合海底捞资源注入U鼎冒菜,并引入张硕轶、周亚钢进入管理层。
此后,U鼎冒菜经营状况持续改善,并于2016年首次实现盈利。
依托海底捞的强大支撑,U鼎冒菜业务迅速扩张。由于火锅与冒菜在品类上高度相近,加之海底捞股东的深度参与,双方形成了频繁的关联交易。
在2014年至2016年8月的报告期内,U鼎冒菜通过海底捞采购的原材料金额分别达502万元、2083.01万元和1842.46万元,占同期总采购额的比例分别为85.28%、81.61%和84.64%。
同期,海底捞还为U鼎冒菜代垫经营款项1017.86万元、3978.09万元和952.77万元。尤其在2016年1至8月,U鼎冒菜因向海底捞拆借资金所产生的利息支出,占其利润总额的比例高达74.11%。
除了资金支持,海底捞在人才输送方面也为U鼎冒菜提供了坚实后盾。例如,财务总监刘洋、董事会秘书樊鹏,以及核心技术骨干李跃松、周修华,在加入U鼎冒菜前均曾在海底捞或其关联企业任职。因此,称U鼎冒菜是站在海底捞肩膀上成长起来的品牌,并非夸大其词。
实现盈利后,U鼎冒菜着手筹备新三板挂牌事宜。珠海高瓴天成股权投资基金的介入,直接推动其走向资本市场。为引入高瓴天成,公司对股权结构进行了调整,将原股东直接持股方式变更为通过合伙企业平台间接持股。
2016年6月,海底捞相关股东以每1元出资额作价,将所持U鼎冒菜全部股权转让予北京静海优鼎创业咨询中心,公司实际控制人随之变更。同年7月,U鼎冒菜获得高瓴天成9608万元增资,并于2017年4月18日正式敲钟挂牌。
走过艰难创业路,曙光已然显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前路坦荡。唯有持续努力,方能携手迈向更稳健的发展之路!
关于品牌 · ABOUT >>(点击访问品牌链接)-
-
- 【U鼎冒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