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过桥米线,阿香米线、蒙自源等品牌如今随处可见。但真正将这一地方小吃打造成时尚快餐,并推动其走向大众视野的,是新世界过桥米线创始人张宪荣。他不仅革新了传统做法,更赋予这道云南名吃新的生命力。
一次偶然,开启餐饮之路
张宪荣与过桥米线的结缘,纯属意外。1992年,这位上海人来到云南从事服装批发生意。某日与友人游览圆通山时,在“大世界”百货商城一楼尝到一碗过桥米线,被其风味深深吸引。然而,他也注意到店铺管理混乱、服务流程不畅。出于热心,他向店主提出了多项改进建议,没想到对方竟当场决定将店面转让给他。
仅因一次用餐就成为老板?这并非虚构。接手店铺后三个月内,他迅速落实改进措施:将原先叠放的生鲜配料改用带盖方形食盒分装,避免交叉污染;为解决热汤迅速降温的问题,他创新采用烤炉预热碗具,确保汤底滚烫,足以烫熟配菜……就这样,他正式踏入餐饮行业,专注经营过桥米线。

从街边小吃到高端餐饮
经过一两年的经营,张宪荣逐渐意识到过桥米线背后蕴含的巨大市场潜力,尤其其承载的“秀才与娘子”的温情典故,赋予了这道美食深厚的文化底蕴。1996年,他抓住政府招商契机,成功承包整栋五层商城,并将其打造为“新世界美食娱乐广场”,集服装、洗浴与餐饮于一体。其中,过桥米线成为核心亮点——一楼面向大众消费,二、三楼则主打高端宴请,单套售价高达588元,契合了90年代公务接待的热潮。
他不仅让过桥米线走出街头巷尾,更首次将其与滇菜融合,开创“滇味+滇菜”新模式。在此之前,云南本地餐厅乃至五星级酒店极少将米线纳入正式菜单,而张宪荣的尝试迅速引发行业效仿,使过桥米线真正登上大雅之堂。
坚守本土,创新风味
尽管后来市场涌现众多新兴米线品牌加速全国扩张,新世界米线一度因商城人气下滑而式微。但张宪荣始终心系云南,视其为第二故乡。2013年,他带领团队潜心研发两款极具云南特色的过桥米线新品:菌香过桥米线与鲜花过桥米线,分别融入当地盛产的野生菌与可食用鲜花,既突出地域风味,也构筑起与外地品牌的差异化壁垒。
他明确表示,向外拓展是长远目标,但现阶段重心仍是深耕云南市场——先在昆明东西南北布局门店,再覆盖西双版纳、丽江、大理等热门旅游城市,夯实本土根基。
2016年,他将品牌升级为“新世界云牵一线”,门店面积由原先2000多平方米精简至800㎡以内,融合现代设计与传统元素。店内最引人注目的是超大汤碗,既是装饰,也是实用器皿,专用于盛装四种主打口味:经典鸡汁、脆皮猪脚、菌香与鲜花过桥米线,定价22至98元不等。
如今的“云牵一线”不仅主营米线,还设有明档展示云南特色凉菜与小吃,如虫草花拌海蜇、香菜折耳根等。革新一年半以来,门店在寒暑假及节假日日均客流突破1200人次,重焕活力。张宪荣选择了一条不同于快招扩张的路径:立足云南,做精风味,静待出滇时机。

推动滇菜发展,弘扬民族饮食文化
除担任新世界餐饮董事长外,张宪荣还出任云南省餐饮行业协会理事会会长。双重身份让他对云南餐饮,尤其是过桥米线这一文化符号,抱有更深的责任感。目前,全省16个地州市均已成立餐饮协会,行业凝聚力显著增强。他提出云南餐饮未来发展的两大方向:
1、挖掘少数民族特色食材,赋能滇菜创新
云南聚居26个少数民族,拥有榆黄蘑、漆蜡、松茸等独特食材。如何结合滇菜技法,系统化开发这些资源,成为行业重点课题。
2、融合滇味与滇菜,注入民族文化体验
响应“舌尖上的云南”战略,过桥米线作为滇味代表肩负出滇使命。张宪荣构想两种门店模型:
小型店(400㎡以内)进驻商场,主打高翻台率,融合风味小吃与米线;
中大型店(800~1200㎡)则整合滇菜、滇味,并引入少数民族歌舞表演,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多维体验,实现文化深度渗透。
尽管阿香米线、蒙自源等品牌已在全国广泛布局,新世界过桥米线作为云南本土标杆,仍需在运营模式上持续探索,以独特文化内核与地道风味,寻找属于自己的出滇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