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是一种极具魅力的食材,无论何种烹饪方式都能展现其鲜美。然而受地域限制,许多内陆地区难以便捷享用新鲜海产。20年前,海鲜市场乱象丛生,死海鲜充斥市场。徐记海鲜创始人徐国华挺身而出,以“鲜活”为准则,重塑行业标准。徐记海鲜徐国华:品质铸就品牌根基!

洞察行业变革契机,果断进军餐饮赛道
截至2018年,徐记海鲜在长沙、西安、株洲等地共开设19家门店。这一扩张节奏在当下动辄百店齐开的餐饮品牌中并不算快,却稳稳树立了湖南餐饮界的标杆地位——单店平均面积超千平方米,年营收突破6亿元。创始人徐国华坦言:“徐记发展不算迅猛,或许与我本人偏稳健的性格有关。”事实上,徐国华踏入餐饮领域属于“半路转行”。1999年创立徐记海鲜酒楼前,他与三位兄弟已在长沙深耕海鲜供应近十年,为当地众多酒店和宾馆提供海产品。
然而到了1999年,徐国华察觉市场风向突变:餐饮客户普遍拖欠货款,动辄七八十万的欠账在当时堪称巨款。深入观察后,他意识到长沙餐饮业正经历深度洗牌,乱象频出。被回款压力所迫,徐国华与兄弟们决定从幕后走向前台,由供应商转型为餐饮经营者。

挑战行业潜规则,以真材实料引领消费认知
彼时的湖南市场,面向消费者的海鲜销售长期存在“卖死海鲜”的潜规则。作为内陆省份,尽管物产丰饶,但海鲜始终是稀缺品。上世纪90年代,徐国华等供应商开始将沿海地区的海产运往内陆,受限于冷链与运输条件,途中损耗严重,有时半数以上海鲜死亡,导致活鲜与死鲜价格悬殊。不少餐饮商户为压缩成本,专挑死海鲜进货。
对从未尝过真正鲜活海产的内陆消费者而言,辨别食材新鲜度极为困难,这为不良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得益于自建供应链优势,徐记从创立之初便确立“当面称重、当面宰杀”的透明操作标准。
长沙食客首次体验到真正鲜活海产的口感差异,即便价格略高,仍因品质出众而广受青睐。“当时我们的核心优势在于渠道直达,一手货源,没有中间环节,”徐国华表示。凭借对供应链两端成本的精准把控,徐记在确保合理利润的同时,实现了对消费者的价格亲民。
即便后来众多酒店纷纷设立海鲜档口,仍多以死海鲜为主,徐记却始终坚持活鲜直供、平价销售。这一坚持不仅教育了市场,更奠定了品牌口碑。“徐记海鲜”逐渐成为湖南消费者心中“高品质”的代名词,“新鲜吃得出,实惠看得见”的理念深入人心。由此,徐记成功打破市场僵局,重构了湖南海鲜消费标准,并成长为行业标杆。

稳健布局,夯实运营根基
尽管徐记迅速赢得市场认可,但并未盲目扩张或急于开放加盟。徐国华选择以每年新增一家门店的节奏稳步推进,并将重心转向后端体系建设。他清醒认识到自身缺乏餐饮运营经验,因此暂缓扩张步伐,集中精力优化菜品结构、后厨动线、环境标准、出品流程、食材新鲜度管控及内部管理机制。2015年,徐记从“海鲜酒楼”向“中高端综合酒楼”战略升级,进一步强化专业能力建设。为匹配高端定位,摒弃大排档模式,引入烧鹅、菠萝包等经典粤菜,实现海鲜与粤式风味的有机融合。
除菜品创新外,徐国华早在十多年前便引入专业餐饮管理团队,率先在湖南餐饮界推行5S管理体系,全面规范从前厅服务到后厨操作的全流程及员工行为准则,显著提升出品稳定性与服务品质。这套成熟体系也成为徐记成功进军西安市场、开出6家门店的关键支撑。业内普遍认为:“论5S管理的应用深度与成效,徐记在湖南首屈一指。”即便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徐国华仍保持审慎态度,截至2018年仅开设19家门店,平均每年新增一家。
回顾徐记海鲜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唯有以优质产品为根基的品牌方能行稳致远。同时,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不仅保障了食材品质,更实现了高性价比运营。当餐饮品牌发展到一定规模,向上游供应链延伸、减少中间环节、实现源头直采,已成为提升竞争力的必然路径。
关于品牌 · ABOUT >>(点击访问品牌链接)-
-
- 【徐记海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