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过太多光鲜亮丽的创业成功案例,但创始人背后真正的心酸与压力,往往只有自己清楚。如今餐饮创业热潮不断,然而每年高达90%的失败率令人深思。究竟是什么让看似简单的餐饮生意如此艰难?创业心态至关重要,以下几种错误心态务必避免。
一、缺乏经验却盲目自信,仅靠资金入场
不少人认为开餐馆无非是租个铺面、请个厨师、在人流密集处发发传单。但现实远比想象复杂:房租高得惊人,厨师薪资不菲,传单转眼就被扔进垃圾桶。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说得好听是热情,说得直白就是盲目。真正懂烹饪或有服务行业背景的外行创业者寥寥无几,大多数人仅凭一腔热血就贸然入局。
二、幻想一开业就门庭若市
许多餐饮创业者抱着“门槛低、投入少、回本快”的想法入行,心态浮躁,期望当月投入、下月盈利。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往往导致抗压能力差,一旦遇到经营困难就轻易放弃,甚至试图走捷径。想法再多,若缺乏执行力和坚持,终难成事。
三、盲目跟风,见人成功就心痒难耐
看到网络上铺天盖地的“90后餐饮逆袭”“大学生加盟暴富”等案例,便不加分析地跟风入场,生怕错过“风口”。但若对市场、客群、竞争格局毫无了解,仅凭冲动入局,结局往往是血本无归。
四、“第一次创业就当交学费,赚不赚钱无所谓”
抱着这种心态的人,其实并不适合创业。创业不是试错游戏,而是真金白银的投入。若真想积累经验,不如先在餐厅踏实打工一段时间,既能系统学习运营流程,又无需承担巨额风险。
许多人习惯将失败归咎于外部因素,如经济不景气、商圈未成熟等,却忽视了对商业模式、空间布局、管理制度、营销策略、产品结构和市场定位等核心问题的反思。结果往往是店铺倒闭时,仍未获得真正有价值的经验,更无法将其转化为下一次创业的资本。
梦想固然重要,但不能寄托于侥幸。借鉴成功经验固然有益,但对失败的深度复盘更为珍贵。真正想创业,就别给自己留太多退路——退路越多,失败的概率反而越大。
五、对餐饮毫无兴趣,只为赚钱
创业前务必自问:是否真心热爱这个行业?兴趣是支撑创业者度过低谷期的关键动力,也是长期坚持的基石。餐饮业是典型的“勤行”,需要起早贪黑、亲力亲为。若缺乏吃苦精神和热情,建议三思而后行。
六、认为经验可以边做边攒
隔行如隔山,行业经验是餐饮创业的必修课。很多实操知识无法从书本获取,必须通过亲身实践积累。创业者应主动学习:阅读行业杂志、关注餐饮动态、结交业内同行、交流市场趋势,逐步培养对消费趋势的敏锐洞察力,从而找准需求点与盈利点。
七、带着负面情绪创业
有些人因职场受挫或怀才不遇而选择创业,这种情绪虽能激发斗志,但也容易导致决策偏激,对市场信号反应迟钝,甚至以赌博心态孤注一掷,埋下巨大隐患。
八、仅凭“吃货”情怀跨界入行
单纯因为爱吃而跨界做餐饮并不明智,除非你对物质回报无要求,只追求情怀满足。尤其曾任职大企业者,更需学会“精打细算”——餐饮利润往往来自细节节省。若一年到头股东累垮却无盈利,团队士气必然受挫。建议身边配备一位真正懂餐饮、擅长运营的专业人士,产品技术可外购,但整体系统必须由内行人操盘。
九、迷信“酒香不怕巷子深”
不少创业者忽视选址的重要性,以为只要味道好顾客自然上门。殊不知,选址关乎生死:不仅要看地段,还需评估门店结构、展示面、人流动线。现实中,相隔几米的两家店,一家火爆一家冷清的情况屡见不鲜。新品牌开业不宜追求“爆红”,初期低调运营、逐步磨合团队反而更稳妥。客流稳步增长,员工才有成就感,品牌也更健康。
十、过度依赖“情怀”驱动
情怀不能当饭吃。许多创业者把情怀当作卖点,却忽略了产品本质。顾客进店是为了好吃,不是为听故事。必须反复自问:产品是否达到预期?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顾客为何而来?是否会复购?只有产品过硬,情怀才有意义。小而美的单店可用情怀打造,但规模化扩张必须依靠标准化与专业运营。

那么,正确的餐饮创业姿势应该是怎样的?
正确姿势一:牢牢把控产品口味
口味是餐饮的生命线。即便自己不会做菜,也要具备敏锐的味觉判断力,至少要有甄别和聘请优秀厨师的能力。若连基本口味都控制不住,被顾客评价“难吃”,再好的营销也无济于事。
正确姿势二:选址!选址!还是选址!
选址前需深入分析目标客群:是上班族、学生、情侣还是家庭?人均消费多少?可参考周边同类餐饮店,观察其客流高峰、日均营业额、淡旺季差异等数据。通过实地蹲点统计人流量、消费时段分布,结合自身产品定位,科学预估日均流水,避免盲目乐观。
正确姿势三:提前模拟开店,细化所有成本
根据预算逐项拆解开支:房租、人工、食材、水电、营销等。例如,若房租预算仅4万元,就应据此寻找合适面积的铺面,而非幻想租到百平米大店。明确盈亏平衡点(如日销2000元保本),并对比周边同类店铺实际流水,理性评估可行性。
正确姿势四:合理促销,快速聚拢人气
消费者选择餐厅时,往往先看人气,再看口味。开业初期可采用阶梯式促销:首月五折,次月满100返100,第三月满100返50元早餐或午餐券。这种策略能迅速吸引尝鲜客流,若产品过硬,三个月内即可培养稳定客群,形成消费习惯。
创业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场修行。唯有摆正心态、充分准备、脚踏实地,才能在遍布陷阱的餐饮行业中稳步前行。面对挫折不退缩,打破固有思维,持续优化策略,成功终将属于那些真正准备好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