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牛排,人们往往联想到西餐厅,传统消费习惯多集中在节假日。然而,近年来兴起的“原切牛排”打破了这一固有模式,在保留牛排风味的同时,将其转化为便捷、快速的轻食体验。彼得家厨房正是这样一家专注于贵州市场、主打原切牛排的品牌。“原切牛排”作为新兴品类,以百元级品质为核心卖点,摒弃西餐繁琐流程,采用3-5分钟现煎、纸盒包装、小档口配高脚凳的轻量化形式入驻各大商场,一经推出便引发广泛关注,曾被冠以“网红牛排”称号,甚至出现排队抢购的盛况。
2016年9月,彼得家牧场首家门店落户贵阳南国花锦购物中心,成为当地首家“原切牛排”专门店。与传统牛排馆不同,该店实行现场切割、即时煎制、全程透明操作,并支持打包外带,迅速吸引大量顾客驻足试吃。随着速食牛排风潮蔓延,贵阳陆续涌现出如黎先森的店、牧之初心等同类品牌。那么,“原切牛排”为何能持续走俏?
	 
 
小档口+全透明 重塑牛排消费体验
彼得家牧场位于南国花锦负一楼电梯口正对面,店铺面积仅20余平方米,设有两张长桌和三张圆桌,可同时容纳约15人用餐。每张桌面配备玫瑰海盐、黑胡椒和纸巾。店内三名员工分工明确,分别负责称重收银、煎制牛排及切块装盘。
其牛排原料精选自澳洲Wagga Wagga农场的安格斯草饲或谷饲牛肉,采用真空包装并全程0℃冰鲜运输。主推产品包括菲力、肋眼和西冷,口感由嫩至韧依次为菲力→肋眼→西冷。其中肋眼与西冷单份约200克,菲力约100克,每100克售价39至40元,整体客单价约70元。
	 
 
从选肉、煎制到成品,彼得家牧场实现全流程透明化操作,极大提升了消费者的参与感。顾客可全程见证牛排从挑选、称重、贴标、煎制、醒肉两分钟,再到切分装入品牌特制纸船,并搭配蔬菜沙拉与薯条的全过程。
顾客可选择堂食或外带,目前南国花锦门店为每位点餐者提供一杯山楂汁或矿泉水。相比传统西餐厅动辄300元的牛排体验,彼得家以70元左右的价格提供同等品质的原切现煎牛排,满足年轻人对高性价比、强互动感和便捷性的需求,迅速积累大量忠实粉丝。
	 
 
供应链成核心壁垒 彼得家如何打造现象级品牌
彼得家牧场是彼得家厨房的姊妹品牌,隶属于斗品膳国际集团旗下。该集团是国内首批布局速食牛排赛道的企业之一,业务涵盖进口贸易、研发生产、代工及渠道销售,构建了完整的肉品与餐饮服务产业链。
斗品膳旗下拥有斗牛士、彼得家厨房、大叶料理及斗品膳四大品牌。创始人邓炬光指出,“原切牛排”最大的挑战在于供应链稳定性。依托集团资源优势,彼得家实现了牛肉供应的高度可控。品牌概念推出后迅速在上海等地走红,成为现象级餐饮项目,吸引众多资本关注。截至2017年3月,彼得家厨房与牧场全国门店总数已达40家,远超同期多数竞品(普遍不足5家)。
	 
 
一块牛排的旅程颇为复杂:在澳洲屠宰厂完成部位分割,经30天冷藏海运抵达国内中央工厂,再进行定重物理分切,最终配送至各门店烹饪销售。邓炬光透露,彼得家已与澳洲第二大肉类供应商TEYS建立战略合作,由其负责在澳甄选符合标准的牛肉并通过海运回运。
牛肉的排酸处理(即在恒温恒湿环境中悬挂熟成)也在运输途中完成,全程约需一个月。抵港后,中央工厂对整条牛肉进行精细分割,提取菲力、肋眼、西冷等所需部位,经塑形后发往各门店。
稳定的源头保障使彼得家在众多速食牛排品牌中脱颖而出。邓炬光表示,南国花锦店业绩持续攀升,复购率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原切牛排”的接受度日益增强。
	 
 
深耕牛排行业多年,邓炬光深知供应链是行业命脉。“临时调货或许容易,但要长期确保同一品质、同一价格、稳定供应,绝非易事。而斗品膳集团凭借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中央工厂和先进设备,具备这一能力。”正因如此,他选择依托集团平台而非另立新品牌。
面对不断扩大的牛排市场与“原切”概念的持续升温,邓炬光对前景充满信心。他强调,并非所有产品都适合原切模式,消费者口味多元,但推广原切牛排的核心在于让消费者真正理解其价值与优势。
“原切牛排”凭借其便捷性与小吃化属性,天然具备大众化潜力,而能否长期立足,关键在于品质把控。未来,邓炬光计划在持续普及原切理念的同时,进一步深耕贵州牛肉市场。他表示:“希望以牛排为切入点,覆盖更广泛人群;更期待在贵阳,牛肉能像鸡肉、猪肉一样,成为日常餐桌上的主流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