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产品升级驱动扩张:福客麻辣烫一年拓店30家的突围之道

2025.11.01 04:00餐饮查餐饮查
2017年餐饮行业竞争激烈,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红海市场中,福客麻辣烫通过产品与品牌全面升级,成功突围,一年内开出30家门店,展现出小而美餐饮模式的强大生命力。

2017年,餐饮行业进入高速洗牌期,市场既充满机会,也布满挑战。尽管整体趋于饱和,仍有创业者前赴后继投身其中。要在如此激烈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唯有坚守初心、回归产品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持续创新,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青睐。当前,餐饮业态正加速多元化,尤其在深圳这样人口流动性极强的城市,“小而美”的餐饮模式正逐渐成为主流趋势。

“麻辣烫”作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国民小吃,长期活跃于街边巷尾和美食广场,却也因“脏、乱、差”的固有印象难以突破。然而,一个源自深圳的品牌——福客麻辣烫,自2017年4月首店入驻华强北九方购物中心以来,迅速扩张至26家门店,并持续加速布局。更值得关注的是,该品牌近期获得弘毅投资旗下百福控股(01488.HK)数千万元A轮融资,资本的加持印证了其模式的可行性。创始人郭亮将分享福客如何通过产品与体验的全面革新,赢得市场与资本的双重认可。

福客麻辣烫店面

九年打磨,厚积薄发进军购物中心

看似快速崛起的背后,是长达九年的沉淀。福客创立于2008年,创始人郭亮最初以街边酸辣粉起家,是一位典型的草根创业者。出于对麻辣烫的热爱,他长期深耕这一品类。他曾表示,“有小吃的地方就有麻辣烫”,其市场需求一直旺盛。但自2015年起,门店业绩开始下滑,核心原因在于消费主力——年轻群体——逐渐转向购物中心,街边店客流锐减。

与此同时,杨国福麻辣烫、张亮麻辣烫等连锁品牌已在全国快速扩张,形成强大竞争压力。面对双重挑战,郭亮意识到,唯有彻底升级品牌形象与产品结构,才有机会进入购物中心这一新流量阵地。

麻辣烫菜品“L型”陈列方式

重塑形象:从视觉到品质的系统性升级

在升级过程中,郭亮发现,麻辣烫虽以菜品丰富见长,但杂乱的陈列反而削弱了消费体验。为此,福客邀请专业设计团队,创新采用“L型”陈列布局,不仅提升空间利用率,更增强了菜品的层次感与高级感。同时,福客引入紫花菜、黑玉米乃至鲍鱼等高端食材,打破传统麻辣烫的品类边界,为顾客提供差异化选择。

在口味与品控方面,福客坚持每日用鲜鸡与筒骨慢熬汤底,所有蔬菜均为当日配送,单日食材消耗近2吨。每单独立分锅煮制,确保卫生与口感。汤底种类涵盖原味、麻辣、酸菜等多种风味,并持续研发新品。此外,门店还搭配小酥肉、韭菜锅贴、酥麻烧饼等特色小吃,丰富用餐体验。

针对小吃类餐饮普遍面临的食品安全难题,福客采取多重保障措施:选用政府认证的第三方净菜供应商、自建中央厨房、推行标准化操作流程,并从原料采购到门店出品全程严格管控。更进一步,福客提出“生态农场”理念,通过自有农场直供部分蔬菜,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可追溯体系,确保食材新鲜健康。

作为餐饮“快时尚”代表,福客深受18至25岁年轻女性喜爱,复购率居高不下。午晚餐高峰时段,门店常常座无虚席,学生群体尤为青睐。目前,福客人均消费约33元,其中COCO Park门店月营收达45万元,翻台率高达10次。

福客品牌麻辣烫

加速布局:聚焦一线与珠三角核心商圈

如今,福客已遍布深圳各大购物中心。未来,品牌将优先拓展珠三角及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除购物中心外,亦计划进入写字楼配套商业区,单店面积需求约100㎡。郭亮表示,弘毅投资的资金注入不仅强化了资本实力,更助力福客在供应链优化、人才体系搭建及运营标准化方面迈向新阶段。

结语:在租金与人力成本持续攀升的背景下,大型餐饮门店运营难度加大,“小而美”模式凭借高坪效与强体验感,成为商场B1层的流量引擎。福客将麻辣烫带入购物中心,不仅刷新了消费者对这一品类的认知,更验证了传统小吃通过系统化升级实现品牌化突围的可能性。

餐饮行业竞争从未停歇,成功绝非偶然。郭亮凭借对行业的热爱与敏锐洞察,在产品品质、经营模式与品牌塑造上持续精进。福客以“小品类”撬动大市场,走出了一条兼具效率与温度的创业路径,堪称新消费时代下餐饮创新的典范。

产品升级驱动扩张:福客麻辣烫一年拓店30家的突围之道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餐饮查,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商文在线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餐饮查

餐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