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茶饮行业剧烈洗牌的一年,新开与倒闭的门店数量均高达18万家,竞争异常激烈。与此同时,“新茶饮”作为新兴消费现象持续升温,迅速进入大众视野并重塑品类认知。尽管市场热度高涨,但同质化问题日益凸显,众多品牌在产品调性与风格上难有突破。而Teasoon却凭借清晰的差异化战略,在这片红海中稳步前行,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
自带高级感 黑金空间诠释极简美学
与主打流量和排队效应的网红茶饮不同,Teasoon创始人江佳道将目标客群精准锁定在25至40岁之间、具备一定消费能力的白领及商务人士。“他们穿着白衬衫、挂着工牌,不愿为一杯饮品等待超过15分钟——他们需要的是高效、安静且具品质感的社交或工作空间。”基于这一洞察,Teasoon在空间营造上倾注大量心思,既注重整体氛围的统一性,也兼顾实际使用体验。
单店设计投入超百万元,以黑金与原木为主调,打造沉稳而不失温度的视觉语言。细节之处尤为考究:长桌下的座椅严格按灰白黑白灰顺序排列;每张桌子下方均配备独立电源插座,方便顾客随时为电子设备充电;座椅依据人体工学定制,确保长时间停留的舒适度。从丹麦设计师打造的热水壶,到LV合作包材商提供的包装,每一处都体现江佳道对“茶”这一载体的尊重与热爱。他并不愿用“性冷淡风”或“极简主义”来定义Teasoon——它就是Teasoon,一个拥有独立气质的现代茶空间。

回归“原茶”本味 锚定高端细分市场
江佳道希望Teasoon成为“商务人群首选的茶馆”。要赢得这群高要求用户的青睐,仅靠环境远远不够,产品力才是核心。因此,Teasoon坚持“原茶”为核心理念,强调茶叶本身的风味层次与冲泡仪式感,而非依赖奶盖、水果等附加元素博取眼球。即便在奶盖茶风靡全城之际,他也通过菜单结构与店员引导,主动弱化此类产品的存在,以维护品牌调性的纯粹性。
1、受Espresso启发,将大红袍研磨后进行90秒高压萃取,推出招牌饮品Morning Call;
2、选用正山小种、白牡丹等相对小众但风味独特的茶种开发饮品;
3、店内特设茶艺师操作区,让泡茶、奉茶的每个环节都充满仪式感与专业度。
为匹配目标客群的消费预期,Teasoon产品定价区间设定在29元至32元,明显高于普通新茶饮品牌。
扎根核心商务区 精准触达目标用户
优质的空间与产品若缺乏精准选址支撑,难以形成有效转化。目前,Teasoon在上海布局三家门店,分别落子金茂大厦、无限极荟购物广场及陆家嘴世纪金融广场,全部位于高密度写字楼或高端商业体。此举旨在高效覆盖周边1公里范围内的商务办公人群。数据显示,每家门店已积累50至100名核心用户,月均到店频次高达12次。
品牌创立仅半年内便接连获得资本青睐:开业不足一月即拿下中金资本天使轮投资;四个月后完成800万元Pre-A轮融资,估值近5000万元;同年10月再获新一轮融资。借助资本助力,Teasoon计划于2018年将门店拓展至10至15家,但仍聚焦上海区域,通过小范围模型验证实现稳健扩张。
坚持Teasoon范式 拒绝盲目对标
近年来,新茶饮虽成为餐饮风口,但在追求潮流与爆款的同时,不少品牌忽视了对“茶”本身价值的深耕。江佳道认为,Teasoon的使命正是重新唤起消费者对纯茶的兴趣与习惯。尽管纯茶门槛较高,但一旦被接受,用户忠诚度强,复购稳定。
面对喜茶、奈雪の茶等已具规模的品牌,江佳道并不寻求直接对标。在他看来,当代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且细分,Teasoon更愿扮演咖啡馆的替代或补充角色——吸引那些重视环境质感、同时渴望专业茶饮体验的人群。“我希望Teasoon不仅是一个消费场所,更是一种以茶为核心的生活方式。喝茶的过程,就是生活本身。”
Teasoon的成功源于其对高端茶饮市场的深刻理解与坚定执行。然而,高端赛道同样竞争激烈,且对选址、运营、供应链提出更高要求。唯有持续强化差异化优势、坚守品牌初心,方能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中构筑坚实壁垒。当新茶饮的入场门槛不断抬高,开辟一条契合自身基因的新路径,或许才是初创品牌破局的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