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非常推荐大家参加!因为它不仅是一个权威的免费线上赛,更重要的,它是孩子未来的另一条道路。
是的,USACO 竞赛不仅仅是一个可以让大家锻炼信息学水平的免费权威线上赛,更是一个可以帮助孩子进入藤校的竞赛!
下面这张图就给出了 USACO 等级对应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等级,很多偏理科的大学都会要求 AMC(美国数学竞赛)成绩,如果你有对应的 USACO 成绩,大学是非常认可的。

因为含金量高并且对进入心仪学校有很大的帮助,所以 USACO 不仅在美国非常热衷,国内参加 USACO 的人数和热度也越来越高。
以 2018 年公布的数据为例,总共有 65 个国家 3048 名学生参加竞赛,其中,中国的参赛选手占比 10%左右。
随着近几年编程低龄化、普及化的发展,USACO 的参赛热度越来越高,与去年相比,2021 年 USACO 的参赛人数大幅增加接近 40%!
在 2021 申请季中,安徽省有一位被 MIT“看中”且录取计算机专业的女学生,曾经一度刷爆全网。
在高一到高三期间,她几乎参加了所有全国性、全球性的数/理/化/生/计算机等方面的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高一到高三期间,她几乎参加了所有全国性、全球性的数/理/化/生/计算机等方面的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位同学的申请背景:
● 合肥一中美国高中学生会副主席、学校极客社社长、数学活动社团副主席
● TOEFL:114;SAT2:2360(数学 800、物理 800、化学 760);ACT:34(首考);AP:8 门 5 分
● 丘成桐中学科学奖(计算机类)
● 美国计算机奥林匹克活动 USACO 铂金奖
● 英国奥林匹克活动银奖
● 中国化学新星挑战赛金奖
● 中国古典舞十级、钢琴十级
● 成功申请宾大 ESAP 夏校,选择计算机专业
在这位同学参加的众多活动中就有这项高含金量赛事的身影!已有 28 年历史、美国具有高认可度的美国计算机奥林匹克活动:USACO。
冲刺心仪学校99.99%含金量!
在 MIT 本科招生官网中,可以赫然看到 USACO 是被“点名”推荐的课外活动,同时它也承担着为美国国家队选拔进入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IOI)的重任。

对于申请计算机/编程方向的学生来说,USACO 不仅培养学生的算法及应用和编程思维,成绩含金量也不言而喻,获得金级、铂金级的参赛者将大大增加被藤校录取的概率!
并且,USACO 竞赛相较于国内的信息学竞赛而言,竞争激烈程度相对较低、更容易出成绩。在 USACO 中取得铂金的成绩比国内 NOI 获得金牌简单的多!
如何参加 USACO
了解过 USACO 的家长应该知道,比赛是免费的,并且需要自己去官网报名。
官网链接:www.usaco.org
但是考虑到 USACO 官网是全英文的,不方便家长、同学们查看,北京信奥信息网专门安排 USACO 专业老师指导,咨询码高老师即可安排专业老师1对1指导赛事注册流程 。
今年 USACO 的具体比赛时间表还没有发出来,但按照往年的经验来看,基本上就是在 12 月份的中下旬,也就是距今差不多还有一个月的时间。
报名时间确定后我们会及时同步到交流群里,大家就可以开始报名了。
USACO 获奖需要什么水平?
距离十二月份的竞赛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一个月时间是否能够达到竞赛水平,这个是因人而异的。
但我们可以做一个类比,反向推导一下,看看目前学生在什么水平,才有可能在 12 月份的第一次竞赛中顺利通过。
相信很多想要参加 USACO 的同学,是参加过今年或者往年的 CSP-J/S 的,参赛前你肯定有段时间都在大量的刷题。
不过,参加 USACO 不一定要大量刷题,但仅仅学习完知识点立刻参加竞赛,可能也是很难灵活使用的。一般来说,在竞赛前应该完成以下几项学习。
1、了解孩子的学习程度
很多家长是不了解孩子的学习程度的,这种情况下可以先和孩子的老师沟通,看孩子现在的程度可以参加到哪个级别。定好目标再考虑获奖。(如果没有指导老师,也可码高教育的老师领取一节免费测评课程)
最后一个月想要冲刺不是很容易的,一定要保证铜组、银组获奖的同时,再看能不能冲刺更高的奖项。
2、学习铜组知识点
其实铜组涉及的知识点并不多,而且对这些知识点考核的也不深。但任何新的算法思想,如果想做到灵活应用,首先就要真的理解这种算法的思路,并且尝试用这种思路进行思考、解题。所以赛前需要先对最基础的铜组做一定的了解。
算法是前辈们总结的解决问题的思路,都有一定的框架和套路,了解了 USACO 的题型、解题思路等内容才是灵活应用的前提。
3、练题刷题
刷历年的真题,可以让选手更好的适应竞赛的难度,也更容易把握竞赛的出题思路,这样对于参赛解题非常有帮助。
码高教育建议:最少把最近二年的题目都刷一遍,除去公开赛(公开赛题目都比较难,可以避开)外,每年有三次竞赛,二年就是六次竞赛,每次竞赛三道题目,总共十八道题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