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螺蛳粉,九成看柳州”
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仔细观察螺蛳粉的包装袋,无论是哪家的牌子,生产工厂十有八九来自柳州。不光是螺蛳粉,这两年突然崛起的零食品牌背后几乎都站着几家大型代工厂,也就说,两件分属于不同品牌的产品很有可能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相遇。
比如李子柒螺蛳粉的代工厂是广西中柳食品;三只松鼠与百草味家的牛板筋同出于四川品品生产;海底捞备受欢迎妙脆角来自旭源;良品铺子的的牛板筋出自尚上坊……互联网零食前三家的代工厂都被网友扒了个干净,消费市场上狭路相逢,谁也不肯相让,事实上除了包装并无二致。
品牌只是流水线上的搬运工,虽然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催熟市场,但隐患远远不止上个热搜,被消费者吐吐槽那样简单。2017年,三只松鼠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被消费者起诉,无奈只能推迟IPO;同样的,2018年同仁堂因为代工厂回收过期蜂蜜作为产品原料,导致市值一下蒸发超过10亿。
这么对比看来,在网上被网友痛骂一顿也没什么。
毫无疑问,网红品牌过于依赖代工厂,因为从出现在消费者面前的那一刻算起,它们生存与成长的周期相较于传统品牌便是成倍压缩,适应不了互联网节奏的新消费品牌似乎没有活下来的资格,这种“乱拳打死老师傅”的策略意味着品牌没时间去细细琢磨产品。
以元气森林为例,根据公开报道,元气森林的产品研发周期只有3到6个月,有时候甚至不到3个月。这组数据表面上没什么问题,但值得一提的是,那些传统食品品牌研发一块饼干可能都需要一年时间,比如成立20年的立高食品研发的甜甜圈从研发立项到市场投运整个周期近1.5年,法国有家奶酪企业生产新品光找原材料就得花一年。
尽管代工厂生产模式处处是坑,品牌们却始终舍不得放手,尤其快速量产与弹性配制,但从成本与效率的角度考虑,的确诱惑很大。品牌只需要琢磨如何将包装做得漂亮、名字取得响亮,如果能有幸得到薇娅与佳琦的宠幸,在短视频里刷刷脸,那离爆红的日子就不远了。
反观代工厂,从李子柒的螺蛳粉到三只松鼠发霉的坚果,快消品牌一边疯狂圈地消费市场,一边将代工厂生产模式暴露在舆论底下。眼看品牌在代工厂风波中越陷越深,后者反而吃到了一波红利,由于代工厂的定价偏低,淘宝上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代工厂店铺粉丝能超过10万。
新消费赛道如火如荼,反客为主的代工厂不在少数,毕竟代工环节毛利率只有10%-30%,甚至更低。据悉,承包冰雪 奇缘与小猪佩奇形象的“展翠食品”已经在计划上市,身后站着李子柒、百草味、三只松鼠等多家网红品牌的四川白家食品,2019年的业绩高达7.1亿,利润增长100%,成功完成了A轮融资。
潮来潮去,谁也不甘心永远只做“幕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