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未来食餐饮战略咨询余奕宏:缺乏信任的流量只是无效支出

2025.10.30 10:01红餐网红餐网
余奕宏聚焦复购与信任的底层逻辑,提出“不打折、提效率、优单店”的实战方法论。

未来食餐饮战略咨询创始人余奕宏在《红人面对面》专访中指出,面对餐饮连锁化率超过25%但门店平均存活期仅1.5年的现实矛盾,行业亟需通过“结构性变革”重塑盈利逻辑。他重申复购与信任的核心价值,并系统阐述“不打折、提效率、优单店”的落地策略,同时预测餐饮咨询将迈向“结果导向”新阶段。

9月23日,由广州市商务局指导,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与红餐网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餐饮品牌节(第34届HCC餐饮产业博览会)在广州举行。活动期间,未来食餐饮战略咨询创始人余奕宏接受了《红人面对面》栏目的专访,以下是访谈实录:

01. 本届品牌节主题为“蝶变・跃升”。当前餐饮连锁化率已超25%,但门店平均生命周期却缩短至1.5年。您认为品牌实现“蝶变”的关键支点是什么?

余奕宏:中国餐饮正经历近十年最严峻的“多重挤压式挑战”。“蝶变”的核心不是修修补补,而是推动“结构性变革”——唯有重构门店盈利模型,才能真正破局。

挑战主要来自三方面:其一,经济增速放缓使消费者购买力持续萎缩,2020年以来已连续六年下行;其二,连锁化意味着“正规军入场”,对中小门店形成强力挤压;其三,消费者对品质与体验的要求不断提升,而企业面临房租、人力、食材及合规成本同步上涨,但消费频次和支付意愿却在下降。

过去靠换招牌、调菜单、优化供应链尚可缓解压力,如今已难奏效。以麦当劳、肯德基为例,它们早在五年前就启动模型重构;海底捞也在2021年关店后开启系统性调整。而多数企业反应滞后,仓促之下选择“打折、促销、团购”,实则加速亏损——既无法提升复购,又侵蚀利润,最终导致关店率攀升、生命周期缩短。

02. 您多次强调“关系与信任才是真正的流量”。在短视频和直播已成标配的当下,不同资源条件的餐饮品牌(如区域中小品牌与全国连锁)应如何制定差异化的流量策略?

余奕宏:过去两年,我深度服务过100多个涵盖不同品类、阶段和规模的餐饮项目,得出的结论恰恰是“反流量依赖”——餐饮本质是“复购驱动型”生意,没有复购,一切归零;没有信任的流量,都是“无效成本”。

不少品牌误以为“做流量=组建短视频团队+购买直播曝光”,但这只是推高获客成本,并未提升经营效率。餐饮是极少数能让顾客“主动免费传播”的行业:买衣服怕撞款,不会主动推荐;但吃到满意的餐厅,大概率会分享给亲友。胖东来在四线城市爆火,表面看是短视频助推,实则源于其与本地消费者建立了深厚信任——出租车司机能滔滔不绝讲半小时胖东来的故事,这才是流量的真正源头,短视频只是放大器。许多老板开店十年仍客源不足,根源在于“伤害顾客的速度快于获取顾客的能力”。若忽视这一点,再多流量投入也是本末倒置,反而让团队偏离服务顾客的初心。

我对合作企业的基本要求是“不打折、不团购、不外卖、不盲目追流量”——并非否定工具本身,而是希望先厘清“如何靠信任留住顾客”。这与企业规模无关,一家店能做到,万家店同样可行。海底捞从“小辣椒”起步,正是靠与顾客建立的信任纽带实现增长。

03. 您倡导的“不打折、不团购、少外卖”三不原则,是否适用于所有餐饮企业?从实操案例看,践行这一理念并实现增长的关键环节是什么?

余奕宏:关键在于彻底放下对折扣、团购和外卖的依赖,回归餐饮最根本的三个问题:顾客为何而来?为何愿意再来?为何愿意带人来?这三个问题一旦解决,流量与复购自然水到渠成。

很多品牌做团购或打折,初衷是“救急”——堂食差就转外卖,客流少就搞促销,但这实为“饮鸩止渴”:当全行业都在打折,等于“无差别降价”,消费者会默认“团购价才是真实价格”,不仅无获得感,还因体验落差给出差评;当全行业涌入外卖,等于“自我压缩利润”,平台抽成与包装成本进一步侵蚀盈利空间,最终陷入“流量依赖症”——生意下滑就打折,流量减少就改团购,陷入低价内卷死循环。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早年成功,正是因为他清晰回答了这三个问题。如今尽管整体购买力下降,但需求仍存在分层:有人看重价值体验,有人追求情绪满足,有人关注食品安全。品牌要做的是“精准识别目标人群,并有效传递自身优势”——此时使用短视频或直播,是“传递信任”,而非“收割流量”,这才是真正的差异化所在。

04. 您提出“低毛利、中客单、高翻台”的新盈利模型正在取代传统高毛利逻辑。在落地过程中,该模型对供应链效率和门店人效有哪些具体要求?哪些品类更适合转型?又存在哪些风险?

余奕宏:这并非特定品类的选择,而是整个餐饮行业的必然趋势——因为消费者支付能力下降,但对品质的期待并未降低,企业必须通过“让利顾客+提升效率”实现动态平衡。

该模型的核心是“双向倒逼”:一方面,将毛利率从传统的60%-65%降至约50%,意味着可将食材成本占比从35%-40%提升至50%,从而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激发复购;另一方面,通过人效、时效、坪效、品效的全面优化,弥补毛利损失。例如,海底捞推出小火锅并实行24小时营业,是通过“延长营业时段”提升时效;紫光园倡导“内卷一切”,则是通过深挖内部潜能降低成本。

05. 价格战已成为行业洗牌工具。在您服务的品牌中,有哪些通过非价格手段成功突围的案例?

余奕宏:价格战分两类:一类是缺乏供应链与品质支撑的“盲目打折”,只会加速消亡;另一类是优质企业的“价值定价”——表面是降价,实则是“以更低价格提供更高价值”。

例如,我曾辅导一家上海的安徽菜品牌“皖荟”,原客单价100元,我建议上调至110-120元——并非简单涨价,而是用该价格做出原本150-200元水准的菜品,承接因消费降级而从高端品牌流出的客群。还有“老鲜记”,原客单价五六十元,我推动其提升至80元以上,同步升级供应链与产品力,一个月后业绩显著回升。

这并非“向下卷低价”,而是“向上卷价值”——消费者不在乎花50还是80元,而在乎“50元能否吃出80元的价值,80元能否吃出100元的体验”。当前行业普遍向下内卷,反而空出了“中高端优质供给”的市场缺口,谁能填补,谁就能抢占先机。

06. 能否用三个关键词概括您对餐饮品牌实现跨越增长的核心建议?

余奕宏:今天的“跨越式增长”已不再是“盲目扩张、遍地开店”,而是“聚焦单店、精准突破”,关键在于两点:

第一,关店有时比开店更赚钱。果断关停亏损、低效或模型错误的门店——2021年海底捞关闭300家低效门店,2022年营收与利润反而双双创新高;

第二,追求“一店顶十店”的单店利润最大化。别再幻想“单店不赚钱,靠规模摊薄成本”,如今市场缺的是“优质供给”,而非“普通门店”。把单店的复购率、翻台率、人效做到极致,让一家高效门店的利润抵得上十家平庸门店,才是可持续路径——太二酸菜鱼过去五年年均新开100家店,如今因单店模型失效,每年关闭100家止损。放下规模执念,专注单店盈利,才是当下破局的关键。

未来食餐饮战略咨询余奕宏:缺乏信任的流量只是无效支出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红餐网,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商文在线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红餐网

红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