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申晨:数字资产成餐饮品牌核心竞争力,AI工具助力营销跃升

2025.10.30 10:02红餐网红餐网
中国餐饮营销专家申晨在《红人面对面》专访中深入剖析2025年餐饮行业流量趋势、数字资产价值、AI工具应用及营销升级路径,强调系统化学习与精细化运营的重要性。

中国餐饮营销专家、百亿增长操盘手申晨近日接受《红人面对面》栏目专访,聚焦2025年餐饮行业的流量获取逻辑、数字资产构建、AI工具落地实践及营销突破策略。他提出以“拆解”为核心方法论,善用Deepseek等AI工具实现降本增效,并倡导餐饮从业者通过系统化学习实现认知跃迁与营销升级。

9月23日,由广州市商务局指导,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与红餐网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餐饮品牌节(第34届HCC餐饮产业博览会)在广州举行。活动期间,申晨接受了《红人面对面》栏目的深度访谈,以下是专访实录:

01. 本届品牌节特别设立“餐饮流量大会”板块,您认为2025年真正驱动增长的流量关键是什么?

申晨:增长的本质在于“拆解”。许多餐饮经营者只盯着“提升营业额”,却忽略了背后的底层公式:营业额 = 流量 × 转化率 × 客单价 × 复购率 × 裂变系数,而利润则是在此基础上乘以利润率。2025年的流量突破口,就在于将这一公式“拆到颗粒度最细”,在每个环节寻找优化机会。

先看“流量”:流量 = 渠道 × 内容。不少老板常说“我产品过硬”,但产品好主要影响的是复购和口碑,并不直接带来销量;真正决定“卖得好”的,是“产品信息表达得好”——即能否将品牌优势转化为文字、视频、图片或直播等形式的内容。再进一步拆解“品牌优势”:它由定位、场景和价值三部分组成;而“价值”又可细分为功能价值、情绪价值、品牌价值与资产价值。例如合肥的“文章捞面”,在碗底设计“再来一碗”或“此碗免费”的盲盒机制,正是通过情绪价值打动顾客,这是精细化拆解后找到的独特切入点。

今天的餐饮人必须掌握“拆”的能力:拆到能明确“明天该执行什么具体动作”,而非停留在“我要赚钱”这类模糊目标上。如果问一位开店五年的老板“你的核心优势是什么”,对方答不上来,那他的盈利可能只是偶然;只有拆解到“每天发布2条卖点短视频”“优化1项复购激励机制”这样的执行层面,流量才能真正转化为可持续增长。

数据显示,41%的消费者会通过社交平台了解餐厅,90%会在到店前进行线上调研。在“体验前先看数字”的时代,餐饮品牌营销的主战场发生了哪些转变?

申晨:平台载体未变(如大众点评、抖音、美团等),但竞争重心已转向“数字资产的沉淀”——很多经营者尚未意识到,线上积累的点评、点赞、评论、榜单排名等,都是品牌的数字资产,其价值甚至超过实体资产。

线上内容可分为三类:品牌自产内容(BGC)、专业机构内容(PGC)和用户生成内容(UGC),其中对消费决策影响最大的是UGC——消费者更信任其他真实用户的评价。比如一家小店转让时能卖出高价,并非因为装修或设备,而是背后积累的3万条好评和连续三年入选“必吃榜”的认证,这些才是品牌真正的议价基础。

02. AI驱动的个性化营销正重塑行业格局,您认为餐饮品牌最应优先部署哪些AI工具?

申晨:对大多数餐饮经营者而言,用好两款工具就足够,核心目标是“降本增效”:

第一款是Deepseek。很多人仅将其当作普通搜索引擎,实则浪费了它的核心能力——它能协助撰写PPT、制定年度营销方案、整理会议纪要。只需上传20秒门店或产品视频,输入品牌核心优势,即可自动生成文案。对中小型面馆、快餐品牌而言,无需复杂内容,只需清晰传达“适合谁、有何优势”,每天发布2条此类短视频,既能积累数字资产,又能缓解“缺内容、缺团队”的困境。已有案例显示,过去需10人团队完成的文案与视频任务,如今借助Deepseek即可高效完成。

第二款是智普(商用版)等专业级工具,更适合团队中的专业岗位使用。老板无需掌握复杂操作,只需将专业工具交由团队,自己专注使用Deepseek这类易上手、高回报的工具即可。

03. 当AI能精准规划传播路径时,传统营销创意是否会被削弱?

申晨:确实会。但关键在于“是否为AI提供了高质量的训练素材”。我们团队曾用4000至5000份优质PPT、文案和策划案训练AI,结果其输出的方案质量远超普通执行团队。

很多人认为AI缺乏创意,其实是“喂养”不到位。未来,“训练并驾驭AI”将成为餐饮从业者之间拉开差距的关键能力。以Deepseek为例,其效率至少相当于两三个小型内容团队,提升效果非常显著。

04. 站在2025年节点,您认为餐饮营销将面临哪些新变量?

申晨:最大变量是“消费者变了”,但不少餐饮人仍在用2015年或2018年的思维应对2025年的市场,这极具风险。

过去,消费者带着“体谅心态”就餐——觉得“厨师辛苦,能吃到好吃的就满足”;如今,他们以极其挑剔的眼光审视每一个细节,心态已截然不同。

相应地,餐饮营销重心也从“卖产品”转向“卖情绪、卖认知、卖场景”。例如商务宴请,顾客选择的不是“味道最好的店”,而是“能助自己促成合作的店”;为父母庆生,选的不是“最便宜的店”,而是“能让父母感到被重视的店”。

北京宴的实践极具代表性:它将“用餐”拆解为“商务洽谈、生日宴、结婚纪念”等具体场景,每个场景都设定明确的“情绪目标”(如“促成签约”“让父母感动”),甚至推出“未达成目标可免单”的承诺。这说明,营销的新变量并非平台更迭,而是必须围绕消费者的情绪诉求与场景需求进行产品与服务设计,否则即便拥有海量流量,也难以实现有效转化。

05. 结合本届“蝶变・跃升”主题,您对希望实现营销突破的餐饮人有何建议?

申晨:核心只有一条——坚持系统化学习,摒弃碎片化获取。

许多餐饮人习惯通过短视频学习营销技巧,但容易被零散观点误导。正确的路径是:在短视频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后,主动寻找创作者的系统课程或方法论,深入理解其底层逻辑。

在这个时代,单靠一家店或一款爆品已无法穿越周期。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的认知。唯有持续学习、系统提升,才能真正实现营销能力的“蝶变跃升”。

申晨:数字资产成餐饮品牌核心竞争力,AI工具助力营销跃升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红餐网,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商文在线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红餐网

红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