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详情

上海连锁信息2023第3期,商务部发声释放重大利好!

2024.01.29 15:46上海连锁经营协会上海连锁经营协会
上海连锁经营协会发布,3月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就恢复和扩大消费,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以及外贸如何稳规模优结构进行回应。

【综合信息】

商务部发声 释放重大利好!

3月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就恢复和扩大消费,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以及外贸如何稳规模优结构进行回应。
他透露,商务部准备加快推动出台促进数字贸易开放创新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推动在国家层面出台政策,推进数字贸易发展。
三方面恢复和扩大消费
一是开展“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增强消费信心和活力。商务部将今年定为“消费提振年”,将联合有关部门,调动各地方、行业协会、企业组织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营造“全年乐享全民盛惠”的浓厚消费氛围;
二是稳定和提升重点消费,巩固消费基础。王文涛说,去年针对新能源汽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效果比较明显,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近一倍,超过680万辆。今年将在落实好政策的同时,积极出台新政策措施,比如,指导地方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优化充电等使用环境,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此外,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规划,加大力度,稳步推进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将扩大二手车流通,推进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促进家电家居消费。同时,支持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发消费活力;
三是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和建设,创新载体场景。他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持续聚焦“国际”“消费”“中心”三个关键词,强化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和特色,项目化、清单式地推进培育建设方案的落实,优化消费载体和环境,引领消费新潮流和新风尚,在扩大和恢复消费中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
四方面吸引和利用外资。在投资促进方面,商务部将首次举办“投资中国年”系列活动。统筹各方资源,和地方一起推动招商引资的常态化、系列化和多元化;在提升服务方面,商务部将有针对性做好外资企业服务,为外资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推动更高水平开放方面,商务部将研究推动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外资准入限制。特别是发挥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试点、国家级经开区等平台的先行先试和引领作用,对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开放,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在稳规模方面,王文涛介绍,一是稳定政策,通过稳定政策稳预期。当前商务部还在研究一些政策,不断听取相关省份以及企业的意见,了解他们面临的困难,将根据这些困难出台符合国际规则的政策,促进外贸发展;二是稳定市场。美欧日韩等传统市场要稳住,新兴市场要开拓,拉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潜力很大;三是稳定贸易渠道。要利用广交会等传统渠道开展贸易促进活动,同时鼓励企业境外参展,鼓励地方、贸促机构、商协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贸促活动;在优结构方面,王文涛说,优化贸易方式,做强一般贸易的同时,支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升级发展。协调推动跨境电商、海外仓、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健康发展。推动升级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优化外贸供应链布局。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高东部地区贸易质量,提升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贸易占比。优化产品结构,培育贸易新动能。巩固传统优势的同时,在产业升级中不断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支持地方探索举办贸易数字化展会,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建设,不断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以数字赋能来增加贸易动能。

  来源:《东方财富》

2023上海促消费放大招!“政策+活动”双轮驱动,15项政策,一节六季!

上海发布 2023-03-23 16:10 发表于上海

市政府新闻办3月23日下午举行新闻通气会。会上,市商务委介绍了《关于我市进一步促进和扩大消费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和全年促消费活动情况,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文化旅游局、市体育局等介绍了相关领域消费促进举措和活动安排。
《若干措施》重点围绕“全年消费节庆”“四大经济”“四大消费”“提升商业空间品质”和“优化消费市场环境”等五个方面,大力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稳增长,促消费,提出15项措施。
2023全年促消费活动从2月起贯穿全年,举办第四届“五五购物节”和6大主题消费季活动,联动一批重点展会、赛事、演出,实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展会,周周有场景”。
关于《若干措施》的起草背景
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消费城市地位持续巩固,2022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万亿元,继续保持全国城市首位;口岸消费品进口总额占全国比重提高到40%以上。时尚潮流引领度更强,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五五购物节”,成为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标志性活动。“上海时装周”跃居全球时尚产业指数·时装周活力指数第四,被誉为“亚洲最大订货季”,培育了1000余个国内热销品牌。消费地标显示度更亮,以“一江一河”交汇处的“黄金三角”功能区为核心,建设云集国际国内精品、引领时尚消费潮流、吸引全球消费客群的国际级消费目的地初见成效。“夜上海”城市名声更加响亮。消费模式创新度更强,2022年全市网络购物交易额1.35万亿元。全球零售商集聚度全球城市排名第二,国际知名高端品牌集聚度超过90%。国际化程度更高。2021年上海举办UFI认证国际会展数量达到12个,居全国主要城市首位。
关于《若干措施》的主要内容
《若干措施》重点围绕“全年消费节庆”“四大经济”“四大消费”“提升商业空间品质”和“优化消费市场环境”等五个方面,大力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稳增长,促消费,提出15项措施。主要包括:
一:办好全年消费节庆活动
以“全年乐享 全民盛惠”为主题,前挪后拓,首次在全市部署开展覆盖全年的促消费活动,即全力办好“五五购物节”并组织开展六大主题消费季的活动。
二:支持发展四大经济
“四个经济”即首发经济、品牌经济、夜间经济和直播经济,这是“上海购物”品牌和国际消费城市建设的亮点特色,也是持续推进消费供给提质升级的重要抓手。
 发展首发经济。首发经济是吸引扩大高端消费,提升消费市场能级的重要抓手。去年上海新设各类首店1073家,数量稳居全国第一,各类首秀、首映、首展、首演竞相亮相,首发经济内涵不断完善丰富。上海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首发经济提质升级,对当年在沪新开设的高能级首店、旗舰店,以及开展具有影响力的全球首发、首秀、首展活动的国际品牌和引领性本土品牌纳入本市消费市场创新支持政策范围。
发展品牌经济。上海正在加快打造国际品牌集聚地和国货老字号、新品牌策源地,222个老字号品牌覆盖多个行业,天猫2022年新品牌创业地图显示,1600个头部新品牌中有348个来自上海。上海将发挥各类总部经济政策叠加效应,聚集培育一批国内外品牌总部,支持在沪国际消费品品牌企业提升总部能级。支持浦东新区实施“全球消费品牌集聚计划”。指导行业协会设立商业创新奖,鼓励消费市场创新发展。支持网络新品牌进商圈、进商场,孵化线下实体首店。用好老字号创新发展政策,建设上海老字号品牌馆二期,打造第六届进博会上海品牌馆。
  发展夜间经济。据第三方综合评估,上海夜间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首位。去年上海编制发布了首个《夜间经济空间布局和发展行动指引(2022-2025)》。上海将加快构建1+15+X夜间经济整体布局,打造10个水岸夜生活体验区和30个水岸夜生活好去处,塑造24小时活力城市。下一步上海将出台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加快建设 “上海市夜间经济精细化治理示范区”,构建政企协共管共治夜间经济发展新模式。
发展直播经济。直播经济互动性强、平台广泛、时空限制小,对激发多元消费潜力具有重要作用。去年上海认定了首批12家上海市直播电商基地主题,经第三方测算2022年上海直播电商交易额超1800亿元。下一步上海将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直播电商高地,鼓励电商平台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领域先行先试,提供更丰富的消费内容与场景。支持电商平台建设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网络首发平台。鼓励电商平台、直播基地等推出直播促销活动。深化包容审慎监管,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合规管理。
三:推动发展四大消费
“四大消费”,即新型消费、服务消费、汽车消费、绿色消费,这是居民消费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定针对性政策,大力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提升新型消费。新型消费具有明显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特点,是促进消费扩容和引领消费创新的重要支撑。上海一直是新零售的“竞技场”和“试验田”,多个项目入选全国信息消费示范项目、信息消费体验中心。上海将依托产业优势、市场优势、资源优势,支持商业企业结合5G、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加快产品研发创新,丰富应用场景。支持浦东新区、黄浦区、静安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提升服务消费。服务消费主要包括文旅消费、体育消费、餐饮消费和健康消费。其中,文旅消费是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上海将全力推动疫情后文旅消费市场创新扩容,实施上海“大博物馆计划”“大美术馆计划”“社会大美育计划”,提升“一江一河游览”、“海派城市考古”、“建筑可阅读”等文旅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扩大体育消费,恢复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开展“你运动 我补贴”体育消费券公益配送活动。餐饮消费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上海将聚焦打造国际美食之都,打响“上海味道”餐饮品牌,打造一批知名美食商圈,举办第四届环球美食节。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市民健康消费需求大增,上海将有序扩大健康消费,发展定制化健康体检、个人健康管理、国际医疗旅游等健康服务,推进养老辅具产业发展。
提升汽车消费。汽车消费是稳增长、促消费的重点领域,具有消费金额高、持续时间长、拉动效应大等特点。下一步上海将落实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续实施新能源车置换补贴,推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和进一步推广使用新能源车。增强浦东新区汽车流通领域的全球营运管理、全球贸易结算、全球分拨配送等功能,实现进口新车型与海外同步发售。
提升绿色消费。绿色消费发展潜力巨大,对优化消费结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上海将进一步扩大绿色低碳消费产品有效供给,支持大型商场创建国家绿色商场,培育一批商贸流通绿色主体。打造一批绿色餐厅。继续实施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补贴,对消费者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等个人消费给予支付额10%、最高1000元的一次性补贴。
四:提升商业空间品质
《上海市商业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2-2035年)》明确上海将构建“多中心、多层级、网络化”的“4+X+2”商业体系。《若干措施》聚焦高端,支持国际级消费集聚区和国际消费窗口建设,加快商业设施城市更新和地标性商业项目建设。聚焦社区,提升15分钟便民生活圈品质,对符合条件的郊区新城社区商业项目和乡村物流配送项目给予不超过项目设施设备和软件投资额50%的补助,补助总额分别不超过200万元和300万元。 
五:优化消费市场环境
上海将聚焦优化消费环境,使消费者获得感强愿消费,一方面联动各类对外传播枢纽和载体平台,面向国内外旅客做好全球宣传推介。另一方面将加快推动境外人员境内支付便利化,提升入境游客友好度。上海将进一步创新完善南京路步行街等商圈商街的治理机制。放大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展会的溢出带动效应,打造互动性更强、社交功能更完善的“展会+消费”平台。深化长三角联动促消费,联动江浙皖等地发挥各自资源禀赋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品牌活动,助力长三角产品和品牌联动推广。
2023全年促消费活动
关于全年促消费活动的总体安排
今年上海根据商务部开展的“2023消费提振年”活动总体安排,结合上海实际,制定了全年促消费活动方案。主要目标:发挥节庆活动、政策举措、创新激励的叠加效应,坚持“政策+活动”双轮驱动,更加突出会商旅文体联动,释放“大消费”活力;更加突出线上线下联动,打造消费新场景;更加突出市内外市场联动,做足消费新增量。营造全城动员、全城参与、全媒宣传、全民盛惠的消费氛围,着力实现三大目标:一是全力实现“稳增长”,最大限度恢复和扩大消费;二是全面激发市场创新动能,培育打造一批新品牌、新模式、新产品、新地标;三是全球推介上海城市IP,将促消费节庆活动打造为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响上海“四大品牌”的重要展示平台。
2023全年促消费活动从2月起贯穿全年,举办第四届“五五购物节”和6大主题消费季活动,联动一批重点展会、赛事、演出,实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展会,周周有场景”。
6大主题消费季
01迎春消费季(2月下旬-4月下旬)
结合踏青郊游、迎春赏花、家居焕新等消费需求,举办2023春季国际建材家居潮流展、MODE服装服饰展、国际珠宝展、国际花博会等重点展会;全国马术场地障碍赛等体育赛事;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等文化节庆;举办汽车嘉年华、春季家装节、上海时装周2023秋冬新品发布等重点活动。
02暑期消费季(7月-8月)
结合暑期休闲、亲子家庭等消费需求,举办ChinaJoy动漫展、亚洲宠物展、茶博会等重点展会;2023全国青少年飞镖锦标赛、2023中国保龄球巡回赛、2023中国超级跑车锦标赛等体育赛事;举办仲夏生活节、城市沙滩啤酒节等重点活动。
03金秋购物旅游季(9月-10月)
结合金秋旅游、购物休闲等消费需求,举办中国家博会等重点展会;2023世界斯诺克上海大师赛、2023斯巴达勇士赛上海站、2023CTCC中国汽车场地职业联赛等体育赛事;举办上海时装周2024春夏新品发布、上海旅游节等重点活动。
04拥抱进博首发季(10月中旬-11月中旬)
结合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大展会,联动2023全国帆板大师赛等体育赛事、上海国际艺术节等,举办拥抱进博首发季活动,推出国别商品文化缤纷月、引领性本土品牌发布秀等特色活动,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推出一系列品牌首发首秀活动,推动国际品牌“引进来”和本土品牌“走出去”双线并行。
05网络购物狂欢季(11月中旬-12月中旬)
结合双11、双12等网络购物优惠活动,举办11直播月活动,联动各大电商平台,让直播电商走进都市生活圈,带动消费增长。推出“双十一大促直播”、“购物狂欢季直播”、“双十一狂欢节”、“双十一宠粉节”等重点活动。
06跨年迎新购物季(12月中旬-2024年2月中旬)
结合跨年、元旦、春节在全市组织开展跨年迎新和新春新潮两大主题活动,营造欢乐祥和的节庆气氛。推出跨年迎新购物季新年宣传片,举办豫园迎新游园灯会、外滩枫径、安义夜巷新年市集、淮海路亮灯仪式、老字号年货节、网购年货节等重点活动。
第四届“五五购物节”
第四届“五五购物节”联合商务部“国际消费季”共同启动。联动“购物”“文旅”“美食”“赛事”“展览”五大领域,贯穿劳动节、母亲节、儿童节、端午节等节日,涵盖4月下旬至6月底。
第四届“五五购物节”将聚焦首发经济、品牌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等四大经济,以及新型消费、服务消费、汽车消费、绿色消费等四大消费,构建“2+12+16+X”活动框架。目前第四届“五五购物节”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具体情况将择期全面发布。

国政协委员郁瑞芬:建议制定“儿童食品”国家标准

新京报讯(记者王子扬)在食品领域,我国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儿童食品”分类,“儿童食品”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和要求,这使得这一细分市场发展混乱。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郁瑞芬今年带来了预防儿童肥胖及性早熟蔓延的提案,建议制定“儿童食品”国家标准,明确“儿童食品”的专门分类。
据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调查显示,儿童性早熟发病率为0.43%,其中女孩发病率为0.48%,男孩为0.38%,涉及儿童约53万人。性早熟不仅会影响儿童的骨龄发育,影响身高,也会导致早衰,面临更高的生殖肿瘤疾病风险,对心理健康也有很大影响。2021年开展的“中国0-18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系统调查与应用”显示,我国6岁-7岁儿童的超重肥胖率为26.5%,高于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的19.0%,也明显高于2012年的16.0%,呈现持续高增长的趋势。
郁瑞芬建议,制定“儿童食品”分类、分级等法律法规及要求,填补相应空白:制定专门针对儿童(青少年)食品安全健康的法规及实施细则;建议加快制定“儿童食品”国家标准,明确“儿童食品”的专门分类,对未成年人食品的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要求、包装标识、营销宣传、质量指标等进行明确规定。
另外,郁瑞芬建议主管部门牵头出台“儿童(青少年)营养膳食指南”,鼓励各市场主体、科研院所开展儿童健康食品领域的创新研究。对“儿童食品”的质量问题、违规添加、虚假夸大宣传等行为加大监管力度。开展“护苗”专项整治,从严查处侵害儿童食品安全健康的行为。呼吁研究机构、学校、社会公益机构等开展儿童食品安全健康教育。
据了解,来伊份在2017年成立了专门的公益基金会,其中“童食健康”是核心项目之一,来伊份期望通过教育,帮助孩子和家长更清楚地知道吃什么更健康。更重要的是,希望推动整个行业和社会,从产业高质量发展角度,把儿童食品提升到更高的水准。

上海连锁信息2023第3期,商务部发声释放重大利好!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上海连锁经营协会,转载注明原文出处,此文观点与商文在线无关,理性阅读,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删掉

上海连锁经营协会

上海连锁经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