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品家具到定制家具,再到全屋定制和如今即将掀起的“整家”风潮,家居行业的格局和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消费进一步升级,产品消费逐渐向空间消费转变,以终端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以产品设计为营销手段的家居行业理念,已经得到普遍认可。
而在市场端也可以看出,成品家居似乎已经处于弱势地位,定制家居则占据了众多市场份额。但当定制家居持续发展,各行业细分领域之间的优势和短板也逐渐显现,成品家居在此时转型定制是否为时过晚?转型期间又有哪些环节值得特别注意呢?
一、定制家居考验企业综合实力
与成品家居相比,定制家居企业在营销、设计、生产、管理等诸多方面,考验的是一个企业的综合能力。以管理和生产两方面为例,传统成品家居的营销系统管理体系更侧重于产品的价格、经销政策和风格等方面,而定制产品则需要更多侧重于交付、售后等环节。对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应对问题的反应速度,以及企业的服务意识都有较高的要求。
生产方面的区别更加明显,对于成品家居来说,产品都是标准化生产的,对原材料的采购和管控都是相对容易的;而定制产品是非标准产品,从前端营销接单,到中间量房、设计,再到后期生产、交付,每个环节都是基于正确的数据传输。在这诸多环节中,定制产品对人才、软件、生产设备等各方面都有极高要求,否则就会造成返工,不仅造成成本的浪费,更影响客户体验。
因此,对企业自身能力的正确评估是转型定制的第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有仍在坚持全成品类的企业向我们谈到,早在2017年,他们就思考过将企业发展方向转向定制,但由于当时过于求稳的心态,错过了最佳时机。而如今的状况是,似乎继续做成品也能活下去,就这样一直没有行动。尽管定制发展迅速,很多经销商也转型定制,但谈到开发新品和经销客户,他们仍然信心十足。
这充分说明,这个成品企业自身的实力和能力是不错的,但是由于当时对自己的客观评估过于谨小慎微,错过了转型定制的良机。当然,像这样过高或过低的认识都是不正确的,稳步前行并没有错,但当机遇来临也需要大胆抓住。
二、定制产品的设计是领头羊
在我们走访的定制家居企业中,无一不谈到设计的重要性,总结下来,我认为有三个重要的方面:
第一,设计驱动营销。我们看到,在95后、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流的时代,家居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独特化。这就意味着,作为定制家居的营销人员不仅需要懂得销售技巧,更需要具备家居空间设计、色彩、风格搭配等诸多专业的设计知识,才能够从容应对消费端千差万别的需求。
第二,设计指导生产。相比成品家居的标准化,定制家居的产品可以说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件产品,这就意味着,设计是唯一的标尺,严格按照设计数据和要求进行产品的生产至关重要。与此同时,生产期间的成本把控也增加了难度,需要企业更加精细化、高质量的管理,否则实际产品用材还没浪费得多,一样没钱赚。
第三,设计要求经销商思维转变。定制产品的经销商营销思维与成品大相径庭,定制产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卖的就是一种服务。前期在与终端消费者的沟通,后期交付的安装和售后,都是在以不同形式为消费者打造专属生活空间的服务。如果经销商没有设计理念的认识和设计知识的储备,这项服务大多做不好。
三、“整家”或是成品企业的新机遇
尽管成品家居被定制家居的迅猛发展打击得节节后退,也有不少成品家居企业及时跟进了定制业务,早早做起了“成品+定制”的模式,但由于前端设计、供应链、服务以及营销体系有着诸多薄弱之处,这种模式的效果并不理想,以致于大部分成品家居企业并没有真正尝到定制这块蛋糕的甜头。
近来,整家概念进入行业视线,整家概念的出现相对整装更具“家”的温度,是各类家居产品、生活空间的综合概念。这是定制企业概念上迈出的一大步,虽然许多定制企业已经在提供定制+成品的诸多服务了,但是这个概念的提出或许还是给成品家居带来了新的机遇。既然,作为成品家居,要转型做定制非常困难,那么,我们不妨换个思路,将“成品+定制”模式继续深入优化,进行充分融合,再与优质服务叠加,做到真正的“整家”。
因此,利用“整家”这一股东风,重整旗鼓,用这个概念清除消费者和成品家居企业、定制企业之间的认知障碍,充分凸显和放大各自的优势,将定制和成品充分整合,让其回到同一起跑线,把“整家”这个同时有利于成品和定制的领域扩大,实现双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