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人们对湘菜馆传统保守的印象,做自己心中的地道湘菜,这就是渔芙南。渔芙南的创始人是四位地道的湖南小伙子,他们一改传统湘菜馆土气的设计风格,将渔芙南打造成为一家以黑白灰经典元素为基础的典雅餐厅,一切从简,突出美食,带给人们无穷惊艳。渔芙南创业故事——简练,成就回味无穷的惊艳
渔芙南前后两家店都选址北京老城区的胡同。看似执着的选择背后,其原因并非人们以为的那样“胡同情结”或“怀旧情怀”,用左太明的话说其实是因着一份“适合”。小楼不仅仅是提供就餐,它应该有多种可能性,比如在北京难得的露台和能容下一颗树的庭院,这些都能给予客人多重空间体验,这些空间元素组合出的动线也形成了这个餐厅的格调与表情。我们始终坚持用简练的设计手法设计空间,看似简约并不代表什么都没有,火山岩的拙美、欧松板的自然、不锈钢的中性、石材的惊艳都是空间内在的跳跃。
现在看来,这些都很有意思。胡同有它自身非常美好的一面,透过这些不规则的窗户看出去,都是风景:一面映着蓝天绿树,一面对着平房人家。这些“不规则”后来也成为了渔芙南的独特标志。
渔芙南的菜单不厚,头腊肠、剁椒鱼头、黄焖黄辣丁,看上去和别家湘菜馆没什么区别,太明和倩倩也没有追赶餐饮业的潮流做什么创意菜。为了保持地道的家乡味,他们从家里空运了不少食材:干豆角、腊肉腊肠、坛子菜、衡山黄辣椒和干红辣椒。他们带来了衡阳的胡子酒,用当地清澈的酃湖水酿出甘甜醇厚的美酒,历史记载早在魏晋时期就是皇家贡品。而且,他们不仅空运了食材,还从家里“空运”了两位厨师。大厨虽然才28岁,却是一位有十年经验的老厨师。衡阳人用衡阳菜做出衡阳味,用太明的话说,这里没有创意,只是地道。
此外,渔芙南还匠心独运地设计了一套视觉系统,所有的 Logo 和菜单上的文字都化成了鱼头形状的三角,别具一格的有趣;室外露台提供了一个充分享受绿植、空气和天光的机会,透过侧墙的镂空砖还可窥见城区一隅。看似冷淡的餐厅风格,却恰到好处地包容了湘菜的热情火辣,为顾客营造了多元的感官体验。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美食的要求可能不仅仅只是在口味上了,对服务乃至环境颜值也非常讲究。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将自己的生活分享在社交网络上,一家设计独特,环境优美的餐厅也许能吸引更多的顾客,让他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能感受到环境所带来的美丽心情。这是渔芙南的魅力,也是它成功的秘密。
关于品牌 · ABOUT >>(点击访问品牌链接)-
-
- 【渔芙南湘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