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 澎湃号·湃客财经 X 红餐网 联合出品;题图为AI制图
在苏州观前街的“壹天聚乐部”,李阿姨与昔日同事围坐一桌,边品尝美食边畅聊往事。餐后,她们还能免费高歌两小时经典老歌。这款百元出头的“餐饮+社交”套餐,已成为她们每月雷打不动的聚会项目。
与此同时,长沙东茅街茶馆内,王大爷正享用一碗低盐低脂、软烂入味的全家福粉面。饭后,他悠然品茶、闭目养神,还不时欣赏台上演出的传统戏曲,惬意十足。
在北京昌平区海底捞全国首家社区门店,刘奶奶带着孙女共进午餐。用餐结束后,她准备送孙女前往课外辅导班。
这些日常场景共同揭示了一个趋势:银发群体的餐饮消费需求正被市场深度关注与激活。
餐企加速布局银发消费赛道
红餐网梳理发现,近两年,越来越多餐饮企业正积极切入“新老人”餐饮市场,推动相关服务落地。
其中,一批以“市井气息+传统风味”为特色的茶馆,正成为银发餐饮体验升级的先锋。长沙东茅街茶馆便是典型代表。
在产品端,该茶馆深挖本地饮食文化,推出烟熏茶、芝麻豆子茶,以及去骨软烂的全家福粉面等适老菜品,并严格遵循低盐低脂的食材标准,贴合老年人健康需求。
为更契合银发族的消费习惯,茶馆放弃扫码点餐,采用“排队自取+人工点单”方式,支持现金支付,同时允许在指定区域抽烟、打牌,复刻老长沙茶馆的烟火气,满足其社交偏好。
这一模式成效显著:茶馆日均客流峰值达1.5万人次,本地退休老人占比超四成,60岁以上顾客平均停留时长达6至8小时。
△图片来源:东茅街茶馆官微
东茅街茶馆的成功并非孤例。湖北黄石的“二湖一川”茶馆大牌档、长沙蔡二茶馆、成都工人村社区茶馆等,均借力银发消费浪潮,赢得市场青睐。
快餐连锁品牌亦纷纷入局。老乡鸡自去年10月起,在上海150余家门店推出“长者服务餐厅”,为65岁以上老人提供85折优惠;真功夫则在广州、深圳新增50家“社区长者饭堂”。
数据显示,老乡鸡项目启动后,上海门店老年顾客占比从不足5%跃升至12%-15%,部分社区店午市银发族占比超20%。南沙街道今年4月公布,引入真功夫“社区长者饭堂”后,已服务约1800位长者,累计供餐4.8万份。
随着长者食堂、社区茶馆等模式兴起,一种融合餐饮与社交的“百元一日聚”新业态也应运而生。
据《扬州晚报》报道,苏州“壹天俱乐部”自去年8月开业以来,日均接待约300人,预订持续爆满。《新民晚报》则指出,上海“馨乐汇”自推出“百元一日聚”后运营良好,目前已开设及筹备门店共5家,会员突破4万人。
与传统餐厅不同,这类门店不仅提供两餐,还配备KTV、舞厅、棋牌室等娱乐设施,打造全天候社交空间。
△图片来源:壹天俱乐部官方小程序
受此风潮带动,苏州大鸿运大酒店、五福楼大酒店,无锡迎宾楼,宁波宁波宴,南京雁城味道等传统酒楼也相继推出类似套餐,“百元一日聚”正快速在上海及周边城市普及。
为何餐企纷纷抢滩银发餐饮?
今年初,山东凯瑞商业集团董事长赵孝国在2025中国餐饮产业节上指出,当前餐饮消费结构已从“哑铃型”转向“葫芦型”,并强调“新老年人”与“新年轻人”将成为行业破局关键。
这一判断有数据支撑。《2025年银发经济消费人群洞察报告》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3.1亿,其中55-75岁的“新老人”占比逾70%。AgeClub数据显示,2024年银发家庭餐饮消费增速达9%,远高于快消品整体1.7%的增幅。据此推算,2025年银发餐饮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0亿元,成为行业增长新引擎。
在此背景下,银发餐饮已从“可选项”转变为“必争之地”,被视为餐饮业下一个蓝海。
万店盈利智库创始人兼CEO陈志强在2025中国餐饮品牌节上表示,未来10至20年,老年食堂和长者饭堂将成为高线城市餐饮新风口。
他指出,大量一二线城市白领将子女送回老家由祖辈照料,促使老人从乡村迁往县城或乡镇,形成“陪读型迁移”。这些家庭长期定居县城,直至孩子高中毕业。“目前约有3亿银发人群正处于进城进程中,”陈志强强调,“他们融入城市生活后,将释放巨大餐饮需求。”

中国餐饮营销专家申晨同样认为,行业需重新理解老年群体与银发经济。他呼吁餐饮人结合既有经验与新兴趋势,积极探索适老服务新模式,把握这一结构性机遇。
从健康实惠到情绪满足,银发餐饮价值全面升级
红餐网观察到,银发餐饮消费正经历由功能向情感的价值跃迁,情绪价值日益凸显,与年轻群体消费逻辑趋同。
以“百元一日聚”为例,百元出头即可享两顿正餐,并全天使用娱乐设施。这种“餐饮+社交”模式,不仅缓解了老年人“社交场景缺失”的困境,更通过集体活动构建了专属的兴趣社群,告别传统食堂的孤独感。
长沙东茅街茶馆则通过文化活动增强黏性,定期举办“老长沙童谣演唱”“毛主席求学故事戏剧”等互动节目,并联合社区医生开展“茶歇健康讲座”,将餐饮、文化与健康管理融为一体。
海底捞也在重阳节期间推出敬老主题活动。西安门店设置“丢掉烦恼”沙包投掷区,老人将写有“病痛”“皱纹”等字样的沙包投入洞中,即可兑换鸡蛋、小米或餐券;重庆部分门店则向到店银发顾客赠送鲜鸡蛋与杂粮米,传递温情关怀。

△图片来源:海底捞
可见,“新老人”不仅消费力强,且拒绝被标签化,积极拥抱多元生活方式。然而,红餐网也指出,银发餐饮虽前景广阔,但仍面临多重挑战。
首先是定价困境:尽管需求升级,但“低价惠民”仍是银发消费的基本逻辑,难以大幅提价。其次是服务信任危机:如江苏某“一日聚”门店曾因诱导老人购买高价床垫被查处,严重损害行业公信力。最后是供应链适配难题:老年餐对食材“低盐、低脂、软烂、易咀嚼”的特殊要求,与常规餐饮供应链存在冲突,若单独建设适老供应链,成本可能不降反升。
小结
追求美味与情绪价值,并非年轻人专利,老年人同样渴望被理解、被陪伴。真正成功的餐饮品牌,需在满足味蕾的同时,激发情感共鸣,培养忠实客群。可以预见,未来能在银发餐饮市场立足的企业,必然是兼具“适老性”“懂老心”与“可持续性”的探索者。如何找到契合自身基因的银发服务模式,仍是行业亟待解答的课题。
作者:红餐网扶风;编辑:李唐






